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郭吧 > 岔沟曾有个“郭家大院” [精品]
回复 0 浏览 3772 
1 岔沟曾有个“郭家大院”

近几年,关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祁家大院”等的文学、影视作品,让人重新认识到晋商历史的辉煌。其实,在鞍山的海城岔沟镇,就在山西这几大院辉煌的同期,也就是清代中晚期,也出了一个富甲关外的郭家大院,只是因为在上世纪30年代时郭家就已没落了,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毁灭性的“海城大地震”中,苟且保留下来的“郭家大院”尽毁震中,岔沟郭家辉煌的历史,已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中。


源自山西的诚信之家

东北许多人的祖籍都在关内,但有史可查的是,海城境内是从清顺治十年(1653年)开始招徕河北直、山东鲁、河南豫和山西晋的民众来垦田定居的。


郭家到海城的开山老祖郭殿元,原籍在山西省徐沟县,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市南部的清徐县徐沟镇。他有制醋酿酒的手艺,更精于商道。郭殿元虽不在清政府规定的“拨民”政策之内,但他一直想闯关东做生意,可碍于妻子不愿离故土,一直未成行。后来,郭殿元的妻子早逝,他毅然带上四个儿子来闯关东。到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时,郭殿元父子终于来到了海城岔沟地界,即现在的岔沟镇岔沟村。可惜的是,他的玉麟、玉章、玉玺和玉振四个儿子中的老二玉章不幸夭折。


来时就是有备而来,加之山西人为人精细、处事诚实守信,干活任劳任怨,又有三个迅速成长为壮汉的儿子帮衬,郭殿元带着三个儿子先以开小铺子制醋酿酒开荒种地开始,日子过得逐渐殷实起来。有了本钱,郭家又开旅店又开当铺,并且与众多同时期的山西商人一样,做起了早期的金融业———小钱庄生意。


富甲关外的郭家大院

随着家族队伍的壮大,郭家开始向海城、大石桥等大集镇发展。几十年后,郭家的财富达到了顶峰,郭家广泛地深入钱庄(票号)、当铺、烧锅酒厂、旅店等行业,并大规模地买地建宅子。海城老人口口相传的是,郭家的买卖从海城一直开到北京城,“走到北京,都喝自己家的水。”


据岔沟当地的老人回忆,岔沟镇政府原来所在的岔沟村内,郭家各门各支系,占地几千平方米、房屋几十上百间的大宅院就有六处。岔沟镇政府原来所在的3000来平方米的大院子,只是当时一个宅院的后花园。岔沟镇政府原来所在的大院子里,现在还残留着当时郭家的一个巨大的、雕刻精美的上马石,原来上面还有石狮子雕像,可惜“破四旧”时给破坏了。据现在岔沟居委会57岁的尹素桂书记介绍,郭家的房子盖得“敞亮”,用材也讲究,1975年发生的那场“海城大地震”,位于震中的岔沟,地震裂度高达9度,多数的房子都倒了,唯独众多郭家百余年历史的老房子不倒架,只是墙震“酥”了,震后重建时不得不扒掉。现在,岔沟保留下来的震后重建房中,还能找到郭家大房子的建筑构件。


为了从文字记载中印证郭家当时的富庶,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史志,遗憾的是,记者只从1987年版的《海城县志》和1989年版的《鞍山市文物志》中查到三处关于郭家的记载。


清同治五年(1866年),绿林好汉刘老好、马傻子、许占一等领导的绿军民众起义,从海城东部山区析木、小孤山一带兴起,一直打到海城县城,到处杀富济贫、抢官赈民,专与富豪官府为敌。《海城县志》记载,当时的知县郝佩芬,命令属地的富人乡绅组织乡团剿匪。当时郭家的郭允庆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县志中在其名前冠以“豪绅”二字。

在郭家后人的记载中,郭申之可谓郭氏门里一才俊,但乡试屡试不第,好在家中有钱,花了不少银子捐了个七品左右的官,其实当时郭家子弟花钱捐官的人很多,郭宝刚老人少年时,还在许多本家家中看到过老辈人留下的清朝“红帽子”,但多数人只是捐了那么个职位。可郭申之却是个愿做些实事儿的人,他捐的是个“实缺”。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作为户部五品左右“主事”小官的郭申之,坚守在北京,尽职地保护了户部的财产。因而受到朝廷的加封。因为是孝子,虽被委以重任,但却未曾去江西履任,就回家给老母养老送终了。经历了国难的郭申之,深深地认识到民众无知识、愚昧的苦,广疏家财,发展教育。岔沟一带老年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郭申之不但捐资给学堂,还花钱“请”成绩好但家贫的学子读书。


《鞍山市文物志》中收录了在岔沟的一块珍贵的“白草洼村水文碑”,其上记述的就是郭家郭允麒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到邻村看戏突遇山洪,不幸遇难的事情。此碑选料上乘,雕刻精美,词藻讲究,足见是出自富门大户。


国破家衰的“小金人”

郭家的兴衰也和中国近现代史一样,鸦片的侵蚀、战争的破坏和近代金融工商业的冲击,让曾经富甲关外的郭家迅速衰败下来。郭家出了个“小金人”郭家儒———至今海城老年人还用以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小金人’有钱吧,还要了三年饭呢!”


记者没能考证到“小金人”郭家儒的确切生卒年月。但从海城老年人的口传历史中,“小金人”郭家儒,应该生活在上世纪30年代中叶以前,在世50多年。


“小金人”郭家儒,应该算是典型的纨绔子弟。他长大时,家族依然保有着从海城到北京的庞大生意网,虽不及以往兴隆,但管家和各店掌柜的打理得还能维持,因年少就拥有如此大家业,郭家儒便有了“小金人”的雅号。但生活阔绰的“小金人”却不关心家里的产业,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后来就染上了吸鸦片。


然而,郭家的家教是非常严格的,恪守“男要走正道,女要守妇道”。抽大烟却是绝对不允许的。与其他郭家抽大烟的纨绔子弟一样,刚开始时,“小金人”偷摸搞些钱买鸦片,可他大手大脚,又豪爽,不但自己吸,还请别人吸。钱明显就不够了。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抢,抢自家的店铺,走到那里,“抢”到那里。虽然他是蒙面抢,但掌柜的也知道是自己的东家,也拿他没办法,可时间长了,掌柜的和伙计们却发现,“小金人”自己也不知道“抢”了多少,于是大家也借此多报损失,中饱私囊。“小金人”家的生意,更加暗淡下来。


而郭家的生意受到最致命的打击,则是在上世纪初日俄战争时期,战争的破坏,日俄军队的抢掠,加之后来地方土匪武装和官痞的抢掠,郭家这个没有军界和政界实权人护佑的“土”财主的庞大产业,迅速土崩瓦解了,到上世纪20年代,“小金人”与众多郭家人一样,回缩到岔沟,靠祖上置下的土地收租过日。


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奢华生活过惯了的“小金人”等众多郭家子弟,一时无法节俭下来,家里还是过去的排场,依旧养着大批的闲人。鸦片的蚕食不但掏空郭家的家财,也摧残着“小金人”等这些郭家的东家们的身体,东家不理家政,佣人伙计们又连吃带捞,岔沟许多郭家大院彻底没落了。而家败得最惨的也是原来最风光的“小金人”,他人生的最后三年,是在讨饭中度过的,最后“小金人”死在穷困和烟瘾发作中。


奋发进取的郭氏后人

到上世纪40年代末,土改分田时,在岔沟的郭家人就早已不多了,郭家的田产也早卖得差不多了,多数人家也就空守下一处大宅院,乃至上世纪50年代“划成分”时,岔沟多数郭家人被定为“贫农”。其实,许多郭家人早已走出了岔沟,到外面闯世界去了。


以郭申之等为代表的、在外面的世界闯荡过、见过大世面的郭家人,已经认识到要想有发展,就必须走出山沟,学习文化,不能再做“土”财主了。于是他们在本乡发展教育,并送子孙到大城市去。家道的衰败,更让郭家的一些心志高的男儿,毅然离开了家乡到外面求发展。


现在,在岔沟当地只有十几户郭家的后人了,他们都过着平淡的生活。据郭宝刚老人介绍,近年来,也有不少北京、上海、四川、香港、台湾和辽宁省内几个城市的郭家后人,到岔沟来寻祖认宗。这些郭家后人来时,都知道自己“老家是海城,最有钱的老郭家”。据郭宝刚老人讲,据他的了解,郭家现在已传到“显”字辈了。这些郭家人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其中不乏杰出人才,但遗憾的是,没听说在商界有大作为的。记者柳忠实摄

    赵雪娇 记者柳忠实

上一篇: 访长安郭家大院
下一篇: 郭家大院(山西)
作者:天府游侠 2008/3/9 20:59:32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