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宇宙揭秘:《道德经》莫非是部“天书”? [精品]
回复 0 浏览 3997 
1 宇宙揭秘:《道德经》莫非是部“天书”?

《道德经》莫非是部“天书”?
作者:老圃

说到宇宙的起源,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无不想知道而总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的“千古疑问”。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怀疑,在星体物质——“明物质”的背后,一定还隐藏有我们目前用科学仪器还探测不到的“大量”的“暗物质”——“暗物质”的量要比我们能看到的“明物质”的量多得多的多,如果打个比喻,完全可以这样说:“明物质”的量如果是“一毛”,那么,“暗物质”的量就是“九牛”。真有这样玄乎吗?
其实,我们惑于宇宙起源,就是惑于这么多星体物质——“明物质”从何而来?由于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都是发生在“明物质”的空间之内,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也是以“明物质”的存在形式在“明物质”内运动,所以,我们的意识思维被“明物质”的运动现象所蒙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么多“明物质”从何而来,就必须首先从“明物质”里“超脱”出来,站到“明物质”之外来观察“明物质”的运动,才会感觉到“暗物质”对“明物质”的“暗确”作用。
哈勃是我们人类从“明物质”里“超脱”出来的第一人,虽然他的“超脱”凭借的只是他的发明——哈勃望远镜,但是他的确等于站到“明物质”之外观看到了“明物质”的“反万有引力”运动。据此而“引生”的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的学说只能算是基于“明物质”观的“自圆其说”,因为它从没有从根本上说清楚这么多“明物质”是从何而来?只是推测这么多“明物质”有可能会从一个“集中状态”过度到现在的“正在散开”状态,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哈勃看到的“明物质”——星系的运动是“正在散开”,这用我们现在理解的“明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是解释不通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去猜想,在“宇宙体”之外有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无边无际,能位(绝对温度)为零,在真空空间里均匀分布,紧密排列,是它们沿“宇宙体”的各条法线方向对“宇宙体”产生着一个均衡的也是无穷大的外引力,他们对“宇宙体”的作用力沿各自法线的反法线方向相互抵消,而对“宇宙体”内不同位置的“明物质”表现为有限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宇宙体”内的“明物质”偏离“宇宙体”中心的位置越远,所受到的这种“宇宙体”的外引力作用越强,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整个“宇宙体”是在加速“膨胀”。
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猜想,“宇宙体”的形状应该是一个规则的圆球体,在“宇宙体”之外是无边无际的“暗物质”区——“暗物质”能位(绝对温度)为零,其均匀分布,紧密排列——也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真空”。而在“宇宙体”之内,星系之外,均匀分布着能位不为零(绝对温度为3 K)的“次暗物质”——也就是我们传统理解的“太空”。这样一来,“宇宙 + 空间”的“全息图象”就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我们再来接着猜想,假若“暗物质”是以“引力粒子”的状态自然存在,也就是说“引力粒子”之间严格遵循着我们已经知道的万有引力的作用规律,那么,“暗物质”就是“引力粒子”能位为零的宇宙起源前的“前存在”;“次暗物质”就是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的“离散态”——宇宙的雏形;“明物质”——星系物质就是“引力粒子”的“旋涡态”(离散态匀而稳,盈而胀,亏而涡)。
在“宇宙体”内,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团,它们广泛分布在大、小、微“旋涡态”的中间,构成“旋涡态”的“引力中心”——“引力粒子”的均匀分布的密度与其能位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既“引力粒子”的能位越高,其均匀分布的密度越低。反之,其“引力粒子”的能位越低,其均匀分布的密度越高。这样,“引力粒子”的能位为零时,其均匀分布密度最大,所以,在“旋涡态”的中心所包裹着的一定是“暗物质”团,其“引力粒子”均匀分布密度最大,所以能形成“引力中心”,维持着“旋涡态”的稳定(当然了,“旋涡态”的最外旋转层与“引力粒子”的离散态之间还有一重“场维持”作用,才能维持“旋涡态”的完全稳定——还未发表的《宇宙起源之科学猜想》一文已经从“引力粒子”的“旋涡态”中一一对应找到基本粒子的所有物理性质)。不同的“旋涡态”的不同的稳定组合形态构成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万物”。
——如果我们的这一系列“猜想”的的确确是自然的真实存在,那么,给我们留下《道德经》的老子就神奇到家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人家的这句话说的不就是宇宙起源前的“前存在”吗?并且老人还一嘴认定这种“前存在”也是“物质”——“暗物质”。实质上,“真空空间”作为宇宙起源前的“前存在”我们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只不过我们得改变一下我们的认识观念,我们理解的“真空空间”应该是“引力粒子”的“宏冰态”。在宇宙起源以前,这些“引力粒子”相互吸引团成一体,它们之间严格遵循着的“万有引力”规律就是自然之“道”,所谓“道生一”指的就是宇宙起源前的这种“前存在”——“引力粒子”相互吸引团成一体的“冰态”。而“一生二”就是由“冰态”变成“冰态” + 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新构成的“离散态”——气态。而“二生三”就是由“冰态”和“离散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的“旋涡态”。而“三生万物”就是由“冰态”、“离散态”和“旋涡态”混成的各种物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从老子的这句话上理解,老子将物质的层次也是分为了三层,其“无”对应的是“暗物质”层,其“有”对应的是“次暗物质”层,其“万物”对应的是“明物质”层。那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该怎样理解的呢?我们可以举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为例,阴者,静也;阳者,动也。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背负着所有静止“引力粒子”的吸引,欲静而不能静,反倒运动的更快,能位变得更高。实际上,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和依然处于静止状态的“引力粒子”之间等于有了能位差。也就是说,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已处于其相应的高势位,而依然处于静止状态的所有“引力粒子”处在基势位,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在所有处于基势位的“引力粒子”吸引作用下,从空间位置的角度上而言,它们相距的会越来越近,但在接近的过程中,引力对其做功,却使其能位变得更高。这和我们在地球的引力场中看到的物体的动、势能转化规律非常之一致。“冲”者,撞也。也就是说运动起来的“引力粒子”“负阴而抱阳”,能位越来越高,它只有将自己的动能不断地传递给静止的、或能位比较低的“引力粒子”,来达到它们之间能保持“和昧相处”的稳定状态。也就是我们描述的呈相对均匀分布的离散态的稳定态。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其“相对均匀”不单指它们的空间位置,也包括它们的能位。
那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又该怎样理解?这份快乐就留给您(读者)也来分享一下吧……

——老子者,何许人也?无考。《道德经》莫非真是一部“天书”乎?!

上一篇: 关于[重新解读太阳系行星的形成过程]的十大观点
下一篇: 老圃讲堂:宇宙起源之科学猜想(开堂语)
作者:老圃 2009/1/7 15:12:07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