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云梦吧 > 黄香公故地在云梦还是安陆呢? [置顶]
回复 0 浏览 3696 
1 黄香公故地在云梦还是安陆呢?

  古安陆县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县。《湖北省建制沿革•秦汉郡县》称:“汉之安陆,包括:汉川、孝感、黄陂、汉阳、安陆、云梦、应城、京山等八县。”⑴这就告诉我们:云梦县与今安陆市公元550年以前同为古安陆县的辖区,而且云梦城正处古安陆县的中心所在。东汉孝子黄香是古安陆县人,人们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但必须指出的是,今安陆与古安陆必须严加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古安陆历史上发生的一切全部囊括在今日的安陆市,那就违反了历史事实。1993年张昕先生主编的《安陆古代人物传》一书,把斗子文、钟仪、斗辛、黄香、黄琼、黄琬等名贤收录入书,甚而把云梦睡虎地十一号墓主人喜也收入该书,这是把古安陆和今安陆混为一谈的具体表现,未免有些滑稽可笑。然而张昕先生并未就此止步,居然在2005年7月和10月的《孝感学院报》、《孝感晚报》上发表题为《“黄香故里”考辨》(以下简称《考辨》)的文章,又是贬责张积翰先生所写《黄香》一文“缺乏历史地理知识”,又是无理指责“云梦人硬要强行把黄香拉入本土”、“强行附会本土”等等。张昕先生博引群书,振振有词,但立论理据却失之偏颇,值得商榷。  

  云梦和今安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为古安4陆县,由于年代久远,今人对古安陆的历史文化有不同的认识,这是可以理解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科学、求实的精神,进行研究探讨,以便作出正确的结论,决不能从书证到虚证,从道听到传闻,牵强附会,篡改历史的本来面目。尤其是在考古成果如此丰硕的今天,我们应该将考古研究所得与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古文献互证互补,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把纷繁的历史问题弄个水落石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云梦城郊相继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睡虎地和龙岗出土的秦代竹简、木牍,不仅填补了国内历史文献的重大缺失,而且解开了秦汉时期历史的许多迷团,匡正了史书中的诸多错讹。其中不乏有关古安陆历史的重要信息,为今人研究古安陆的地望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物证。笔者愿以出土文物、现存古城遗址等物证,结合古今文献等书证,与张昕先生共同探讨黄香故里这一问题。  

一、古安陆县城即云梦城

  对于古安陆县及其治所的地望问题,文物工作者经过多次文物普查和几十年的文物发掘,已经对此划上了句号,坚持理性思维的人是不会有疑问、持异议的。只要看看今云梦城和安陆城近郊的古墓葬便清楚明白。历史地理学术的权威机构、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北分册》下册载:云梦城近郊的五大古墓群都是春秋、战国、秦汉、魏晋时的古墓葬,而今安陆城近郊的六大古墓群,多是南北朝、唐宋至明清的墓葬,这就充分说明东晋以前今安陆无城,东晋以后才有今安陆城。该图集《湖北省文物单位简介•孝感市•安陆市》,共载有104处古遗址、古墓葬和古遗迹,但没有一处古城遗址,而将东晋以前的古安陆县城,一直都标示在今云梦城的位置上,⑵(图ABCD)直到南朝时的“南司州安陆郡”,才标示在今安陆市的位置上。说明今安陆城始于南朝刘宋时期。应该说,这是经过专家学者研究考证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不容置疑的。可是《考辨》的作者,置此而不顾,既不承认云梦县是古安陆的一部分,更不承认云梦城即古安陆城,其用意让人不可捉摸。  

  证明古安陆县的治所在云梦城的文物实在太多。如睡虎地十一号墓主人喜,曾任安陆县御史、令史,40多岁时死在任上,⑶葬在云梦城郊,连张昕先生也肯定他是安陆人,这就足以证明古安陆县城就是云梦城。还有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⑷也可证明云梦城就是古安陆县城。秦简《编年记》中记载秦昭王二十九年攻安陆,秦始皇二十八年过安陆,⑸以及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木牍家信,⑹都清楚地说明古安陆县城就是云梦城。  

  或许有人会说,“云梦出土的文物有‘安陆’字样和关于‘安陆’史事的记载,这只能说明云梦是古安陆的辖区,而不能说明是古安陆的县城。”为了释疑解惑,不妨随手拈取一两件文物进行深入剖析,看看古安陆县城究竟在何处。

  睡虎地和龙岗的多座秦墓出土了20多件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安陆”无疑是指安陆县;“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做买卖,贸易”;“亭”是秦汉时的基层行政组织;“安陆市亭”,就是安陆县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陶器上为什么要加盖安陆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戳印呢?《秦律十八种•工律》规定:官营手工业“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宽度必须相同”。⑺加盖了“安陆市亭”戳印的,表示合乎官方规定的标准,是经过批准生产的合规产品。秦代安陆县的制陶官窑只会设在城郊,不会设在远离县城七十里的乡里。原因有三:一是官府为了便于对官窑的领导、管理、监督,必须把官窑设在县城近郊;二是秦时湖北地区人口密度小,据有关资料推算,每平方公里只有6-7人,⑻乡里不可能有集镇和市场,购买力太低,只有把官窑设在县城近郊,离市场近,商品有销路,运输方便,成本低,才有利可图;三是陶器容易破损,不易转运,为降低商品损耗,官府决不会把官窑设在离县城遥远的地方。所以,只在云梦城郊出土了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而别处却没有。云梦出土盖有“安陆市亭”戳印的陶器,这就雄辩地证明云梦城就是古安陆县城。  

  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两件木牍,是在前方淮阳作战的两名战士寄给母亲的家信。他们是兄弟俩,一个叫黑夫,一个叫惊,一人写了一封家信。黑夫家信的大意是:母亲,赶快寄钱来,寄夏衣来。母亲看看安陆的丝布贱(价格便宜),可以做单衣、短衣、裙子的就买,做好后和钱一同寄来。如果安陆丝布(价格)贵,就只寄钱来,由黑夫自己在淮阳买丝布做。惊的家信大意是:惊急着要钱和夏衣,希望母亲赶快寄钱五六百,买质量好的丝布,不能少于二丈五尺。不寄钱来就会死啊!急急急!  

  黑夫要他母亲看看安陆丝布价格的贵贱,这里所说的“安陆”显然不是别处,正是他母亲的住地——今云梦城。假如古安陆县城果真在今安陆市,离云梦城近70华里,如果仅为看看丝布的价格,就要母亲往返140华里,这就太不近人情。而将秦时货币的币值及劳务的价值作一比较,就知道那是大大不合算的。  

  秦的货币有两种,一是铜钱,每枚半(市)两 重,俗称秦“半两”;另一种就是“布”,也叫“帛”,是丝织品。《秦律十八种•金布律》规定:货币布每八尺价值十一钱,⑼平均每尺单位价值0.1375钱。惊要他母亲买质量好的丝布,不少于2丈5尺。质量好的布就算比作货币流通的布的价格高出10%,每尺丝布的单价才0.15钱,25尺丝布共需37.5钱。黑夫要他母亲以丝布的贵贱决定取舍,在正常情况下,价格波幅不会超过10%,就是说25尺布的贵贱差价也不足4钱。如果让一个普通劳动者从云梦赶到今安陆市,往返需要两天时间。《秦律十八种•司空》规定,秦时一个普通劳动力每劳作一天抵偿8钱。⑽以此计算,一个人往返两天的劳动价值为16钱,住宿费只算1钱,为取得不足4钱的丝布贵贱差价而付出17钱的代价,太得不偿失了。黑夫的信,反映出他为人精细,遇事精打细算的性格,是个节约型的人。作为处事节约的黑夫,是决不会要他母亲以4倍多的付出去谋求不足4钱的蝇头小利的。由此可知他只能是要求母亲在所居住的安陆城,走出家门看看商家的价格,决定买或不买。这就可以证明黑夫信中所言“安陆”正是今之云梦城。  

二、郧城即云城  

  《考辨》在谈到汉代安陆县城址的位置时说:“从现在能查到的资料看,古代的历史地理文献上,大都主张古郧国都城是在今安陆市城区”。并引用《水经注•涢水》:“辽水又西南流,至安陆县故城西,故郧城也。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接着又引用了《括地志》、《元和郡县志》、《读史方舆纪要》、《春秋大事年表》等书的同一内容;其实这些书的说法都是因袭《水经注》的。这是张昕先生把今安陆与古安陆混为一谈的理论基础。可以断言:《水经注》的这条记载是不当的,这个理论依据是靠不住的。因为它所记载的“因冈为墉,峻不假筑”的地形地貌,与今安陆城完全不符合:今安陆城地处平原,根本没有“因冈为墉”的任何迹象;在城南约一华里处倒是有一座名曰“凤凰山”的土冈,但它与今安陆城却是遥相对峙的,根本不可能“因冈为墉”。

  那么郧子国都城在哪里呢?在云梦城。《左传•宣公四年》载:斗伯比在郧国时与郧子之女私通,生下了斗子文,郧夫人“使弃诸梦中”。西晋学者杜预在注释“云卩”和“梦”时写道 :“云卩或郧。梦,泽也。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⑾杜预的注释是有根据的。杜预人称博学多通的“杜武库”,又是《左传》专家,他长期担任湖北地区的军政领导,有机会实地考察他所关心的历史名胜古迹,所以他的注释是可信的。杜预所言江夏安陆城和云梦城就是今云梦楚王城。楚王城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鉴定该城为“西周至魏晋沿袭使用的古城遗址。”该城风雨沧桑,屡毁屡修,形成了层层叠压、重重穿套的丰富的文化层。现在可见到的残存夯土城垣,是由东西二城组成的,⑿西晋时东城已经废弃,江夏郡治和安陆县治均设在西城。因东城的南垣沿着涢水东支向东南延伸了近一公里,所以杜预说“江夏安陆县城东南有云梦城”。意思是说这个城就是斗子文出生的“故郧城也”。《春秋大事年表》指出:“‘云卩’、‘郧’、‘云’三字通用。”因此郧城也称云城,“云梦”就是“郧国之梦”的简称。1989年底,楚王城东城南边的龙岗出土了一批秦简,主要内容是关于云梦禁苑的律文,在秦简中出现关于“云梦”的记载仅此一例,证明杜预所言云梦城是正确的。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在他的力作《云梦与云梦泽》一文中强调说:“杜预所指出的云梦城是靠得住的。此城地当南北要冲,上文提到的秦始皇南巡所至云梦应指此,东汉和帝、桓帝两次南巡章陵(今枣阳东,东汉皇室的祖籍)之便所到云梦亦应指此(《后汉书•本纪》永元十五年,延熹七年)。到了西魏大统年间,便成为从安陆县分出来的云梦县治所”。⒀谭老还在文中附了一幅《古云梦泽位置图》,在今云梦城的位置上标示着四个地名:“宣四年之梦”、“云阝”、“安陆”、“云梦城”。这就证明,郧城在云梦,不在今安陆。还表明云梦城一城多名。  

  《考辨》还引用了《三国志•吴志•周鲂传》的一段话:“孙权遣从弟孙奂领江夏太守,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这条引文帮不了《考辨》的忙。《三国志•魏志•王基传》载:“安陆左右,陂池沃衍。”⒁陂池,《辞海》释为“池沼”。今安陆何来池沼?显然这里所言安陆即今云梦城,云梦城以南湖网纵横,非池沼而何?可见孙奂所修的安陆城也是今云梦楚王城。  

  到此,应当把古安陆县的建制沿革梳理一下。郧子国建于西周末年,都云城,云梦和今安陆都是郧国领地;春秋中期楚灭郧,设郧邑,治云城,今云、安两地同属郧邑领地;战国中后期楚改设郧邑为安陆县,治云城,云梦和今安陆都属古安陆县的辖区;南朝刘宋时设郢(司)州安陆郡,治今安陆城;西魏大统十六年从古安陆县析出云梦县,治云城即古安陆城。云梦安陆合一的古安陆县的辖区约1万平方公里,从战国中后期建县到南北朝解体,存在了800多年,而今安陆仅为古安陆县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在治史时,必须把古安陆和今安陆区分开来,否则就会造成认知上的混乱。  

三、黄香故里在云梦  

  如果明白了汉代的安陆县城在云梦,黄香故里在何处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首先,让我们对黄香故里在今安陆的说法进行商椎。  

  《考辨》说黄香故里在今安陆的核心证据是《德安安陆郡县志》所载:“汉尚书令黄香墓在城内府署东,同知署后。相传府城内府署东十数武为杨姓园,偶掘地见其碑”。由于有了这个“相传”,所以道光二十三年知府易容之复建碑碣,光绪五年知府黄式度建祠于墓。于是发问:“既然黄香的祠庙在安陆,那黄香‘安陆人’的结论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相传”就是传说。道光二十三年,即1843年,中国历史已进入了近代史。用近代人根据传说营造的碑、祠来证明1800多年前的黄香是今安陆人,能成立吗?

  民间传说对治史确有帮助,但传说不是历史,只有得到了证实的传说才是历史,有些传说无法得到证实,那就不一定是信史。《考辨》中的传说就不可信,因为它违反事理逻辑,违反了中国人的丧葬习俗。古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进入了冥府世界,远离了人世。冥,《辞海》释义:远离;高远;深幽。所以必须为死者到郊外甚至更远的幽静地方选择风水宝地,建造高陵大冢,让他们进入“直摩仓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帝王将相,高官显贵更是如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明清帝王的陵园都远离京城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硬要强调黄香墓是葬在今安陆城中,那就证明今安陆城内那时无城或是座废城。《考辨》说祠堂就是家庙,以证明黄香故里就是今安陆城。“祠堂”,《辞海》释义:“旧时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黄式度身为德安知府为黄香建祠显然是祭祀先贤,而不是祭祀祖宗。如果认定他是在为黄姓建家庙,那么是否有祭文宣示或其他事物以表示他是黄香的宗支?他是否认定了建庙之处便是1800年前黄香墓葬的原址?  

  云梦人许兆椿在清乾嘉两朝为官,官至巡抚,嘉庆皇帝评价他“居官立品,俱孚物望”。死后祀云梦乡贤祠、江苏名宦祠。如果祠堂是家庙,是云梦人的许兆椿,家庙怎么建到江苏南京去了?可见官府建祠都是表彰性、纪念性的。由此可知,黄式度在府城建黄香祠不能证明黄香是今安陆人。  
   
  《考辨》还说黄琼的墓在白兆山下雷公庙,说是清康熙年间“土人掘得墓砖,有‘黄相公墓’”字样,消息来源是“邑诸生黄士博言于郡伯高翔,严诫掩之”。这条记载闪烁其词,语义骑墙,笔者才疏学浅,难以理解,不知高翔是说立即掩盖,不对外传,还是说不准掩盖。如果是前者,那么黄琼的墓就应还在雷公庙下,应该报告国家文物部门去考察,或发掘,或申报哪一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缮保护;如果不准掩盖,让土人继续掘墓,那就会有更多文物出土,绝不会只一块有“黄相公墓”字样的墓砖。即使“黄相公墓”砖是真的,也不能肯定 是黄琼的墓。《辞海》释“相公”:①古代(北宋以后)对宰相尊称“相公”;②旧时对上层社会的年轻人的尊称。旧时上层社会的年轻人知多少,黄姓人知多少,凭什么说“黄相公”就是黄琼?从文字的记述看得出这又是一个传言。如果真是在雷公庙发现了黄琼的墓,那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呀,郡伯高翔一定会亲临现场,实地考察,报告朝廷,或发掘,或掩埋作出决断。黄琼死时,自动前来送丧的达7000人之多,发现了他的墓,郡伯高翔听了竟无动于衷,说明他心知肚明,无法肯定这是黄琼的墓砖,他不愿被传言所惑,说一句混沌话敷衍年轻的诸生罢了。  

  黄香墓自古以来就在云梦,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广舆记》载:香墓在安陆。不错,古安陆县治所在云梦。《一统志》载:黄香墓在云梦。⒂不矛盾,只是比前者说得更准确。民间黄香后裔的家谱对黄香墓记 载更为详细具体。据光绪己亥聚斯堂版《黄氏家谱》记载:黄香去世后,归葬故里江夏安陆源口,墓在今云梦县城北郊十五华里。据孝南区董永街黄桂庭老人所存之敦本堂《黄氏宗谱》记载:该墓为清康熙四十九年新安派裔孙置地重建,墓前有湖广总督郭世龙加建的石牌坊,墓园占地八亩,墓碑高七尺,宽二尺五,上刻:“汉孝子魏郡太守尚书令黄公讳香字文疆府君之墓”。⒃郭世龙,山西汾州人,是清初与于成龙齐名的干练大臣,相信他对立牌坊这样严肃的事情决不会马虎从事。乾隆年间的礼部侍郎吴省钦任湖北督学时来云梦凭吊黄香墓,还吟诵“粹质涵江夏,高文启汉京。一堂尊始祖,百步表佳城。婉娈垂髫岁,殷勤奉枕情……”十二韵五言排律,表达对黄香的敬仰之情。⒄省督学是文化高官,对全省的人文历史必然了如指掌,他凭吊黄香到云梦而不去安陆,证明黄香墓在云梦而不在安陆。黄香墓的位置在云梦县义堂镇南约3公里处的316国道西侧,黄香墓坐北向南,是笔者少年时与窗友常游之地。坟茔用青砖粉墙围砌。南面为三脊功德牌坊,中脊是黄香的墓牌,牌位下方有一方形小孔,孔下并列镶嵌着三块刻满文字的青石碑,笔者那时年纪尚幼,不知碑文所言何事。碑前约3米处设有3座石砌祭坛,墓垣中树木葱茏,鹊鸟和鸣。义堂古有“白马咀前帆挂月,黄香坟里村摇风”的楹联流传至今。遗憾的是这一胜迹于上世纪50年代扩建汉襄公路时被平。

  土改前,黄香墓垣附近还有黄姓后裔的祭田,祭田的收入作祭祀黄香之用。抗战前,公路东侧有1栋三间五柱的农房,供种祭田的人农忙时居住和收藏农具、粮食之用。2005年12月20日孝感市孝南区的黄香后裔黄郁文一行5人在黄香墓遗址祭拜后,采访了黄孝村的老人赵某,赵某讲述了他家祖祖辈辈守黄香墓、种黄家祭田的家史。  

  改革开放后,到云梦寻根问祖的港、奥、台、东南亚的黄香后裔接踵而来。1992年10月,台湾黄玉焱先生率河洛代表团访问云梦,亲自到黄香墓遗址所在地黄孝村走访座谈,领略黄香故里的风土人情。  

  清至民国时期,黄香墓周围的农村叫汉孝乡,取“汉孝子黄香故乡”之义;义堂当时为令尹乡,清以前名於签ο纾蛭钜游闹乖嵩谝逄谩”?946年,令尹乡与汉孝乡合并为忠孝乡,把令尹子文之忠与黄香之孝两种美德融为一体,以表达云梦人民对二位乡贤的缅怀之情。1950年,这里命名为黄孝乡,公社化后称黄孝公社、黄孝管理区,现在称黄孝村。这些都是官民皆知的史实,载之于明朝清朝的方志和黄氏 宗谱,在官方的民国档案和现在的档案中都有案可查。而《考辨》却说:“只是在近几年,一些人为了提高本邑的知名度,遂将黄香强行附会本土”。到底是谁不顾历史、不据事实,“硬要把黄香拉入本土”?我想,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证据,即关内侯金印的发现。1959年《文物》第五期载:1958年2月,云梦县楚王城东郊的赵许社农民,在生产中挖墩子取砖做窖,挖出了金印一枚。印座为正方形,乌龟形钮,重4两,长宽各2.4厘米;唯阴刻隶书系“关内侯印”四个字。现在,这枚金印保存在湖北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东汉文物。这里所说“挖墩子取砖”,十分明显是挖的古墓。文物普查时发现这里有17座东汉封土堆,名为赵许岗东汉墓群,属县文物保护单位。  
这枚关内侯金印是谁的呢?笔者查遍了《后汉书》和历朝地方志书,云梦境内仅黄香的曾孙黄琬一人受封过关内侯。《后汉书•左周黄列传》载:“黄琬被废弃几二十年……又为豫州牧。时寇贼(指黄巾)陆梁,州境凋残,琬讨击平之,威声大震。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  

  关内侯是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十九级,无领地,一般只有按规定食邑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因为云梦没有第二人封关内侯,这枚金印只能是黄琬的。但是黄琬的侯印为何会跑到故里来呢?因黄琬承其祖父黄琼之志,刚直不阿,正色立朝,与野心家、阴谋家作殊死的斗争,因此几度遭权臣打击迫害。后来他在长安被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逮捕入狱,死于狱中。关内侯印是按指定户数收取租税的凭证,不是行使公权的印信。黄琬死后关内侯印成为一枚闲印,黄琬的亲属呆在长安凶多吉少,为避免灭门之灾,便带着关内侯印逃回了江夏安陆——今云梦故里。这更进一步证明黄香故里在云梦。

上一篇: 云梦县泅洲寺简介
下一篇: 秦始皇两度南巡云梦的因果关系
作者:aymi 2009/9/15 11:06:28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