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精品]
回复 20 浏览 8443 
1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管奕廷 中国深圳 518048

科学界测定:
太阳年龄约46亿年。
月球年龄约42亿年。
地球年龄约40亿年。

并测出:有上千亿年的星球物质;有800万年的星球---北京时间2010年6月1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绘架座β星b(Beta Pictoris b)的历史可能只有几百万年,BD 20 1790b行星的历史为3500万年。(摘自科学网)


----------
西方“宇宙大爆炸”理论:
认为:宇宙是由一个密度很高、温度很高的“点”(天球)爆炸生成,时间是110亿年前,后因某些推论计算不符,说成是140亿年前,证据是:1、河外星系都离我们远去(光红移),2、从当时大爆炸几亿度高温降为现在宇宙的3K即-275度,3、宇宙氦-3丰度是0.28而恒星(太阳)表面的氦-3丰度是0.25等。
-----------
质疑和推论:
1、远距的100多亿年前的光其路程上经历了多少受阻的不同的“风和雨”?
2、以亿为单位的宇宙爆炸温度谁见过?还是推论需要设计推理出来的?现在的恒星就不能生成现在宇宙的3K温度即-275度?假如多一倍、十倍的恒星呢?宇宙温度还是3K即-275度吗?
3、太阳46亿年就不能把自已周围的空间布上0.28的氦-3丰度?地球上空的二氧化碳层不都变厚了吗?
4、140亿年前一次“宇宙大爆炸”把宇宙定了型,如钢炉钢水浇铸冷却成了“星球、星系”,那46亿年的太阳、42亿年的月球、40亿年的地球等从何而来?这不是鼓吹———木乃伊又生出一群孩子那样荒唐,那样唬弄人。
据此,以霍金为代表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错的,在此特别用天体年龄证伪:西方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
中国人发现的新理论:
中国人实验、发现的:“磁体飘浮运动效应”及其提升的《飘浮论》,其原理及原理生成运动的系统机制,才是宇宙、宇宙天体生成、运动、发展、变化和演化的实质。
------------
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证伪和证明以上世界前沿的重大理论,让你名流青史。

附《飘浮论》摘录:

宇宙中的天体总体有如湖泊、江河、海上的“水”和“水泡”,“水”如星球,“水泡”如气态的分子、原子、电子、离子等;星系、星球、天体碎粒、分子、粒子、微粒子等等:按天体第一定律:相吸成星体、相推成星系、天体“适者生存”而存在,按物体“三能论”:物体能量论、物体能量决定运动论、物体能量和运动平衡论而运动,按物体球状能量波生成球状运动形态,按“磁体飘浮运动效应”生成:生存盘状面、生存角盘状区、游离角盘状区、合并角喇叭区的天体"一面、三区"定律生成盘状运动形态,生成太阳系黄道面,按磁、电互依存、互转换和互生运动的“三互论”,以及磁和电衍生物质的作用力方式而构成运动体系;
撞击、合并---爆炸---再分开---再撞击、再合并---爆炸后又分开---这一能量失衡使运动失衡引发的运动方式伴随宇宙历史长河的纵和横,而且天体体系内、体系外和体系之间都有发生、都会发生、还会发生!在宇宙历史长河中,所有大小天体只有不断地生成、吸引、推开、运动、演变,及至辐射、分解、升华、飞离、化合、凝结、烧结,与其它天体再分解再化合、再撞击再合并、循环再生成而永无止境;宇宙的历史和未来是一条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只有运动、发展、变化和演化的长河。

宇宙中无论大小和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方式是:
一、      辐射、分解、升华、飞离;吸引、化合、凝结、烧结———生成个体

——飘浮演变。
二、      撞击、对撞、合并;爆炸、推开、俘获———生成体系及其个体
———飘浮运动。
三、      个体是演变的要素,体系是规律运动的要素,从飘浮演变到飘浮运动,又从飘浮运动到飘浮演变,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有规律性地不断运动、发展变化和演化。
四、飘浮和旋转的磁电体生成飘浮和旋转的磁电场,飘浮和旋转的磁电场生成飘浮体及其体系的能量决定的运动场,飘浮和旋转运动的“磁体飘浮运动效应”及综合能量相互作用———生成“盘状”与“蛋状”旋态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规模。
五、综合引力是拖住远方星“轮”的“线”;综合能量波生成的综合推力是把星“轮”推向在远方的波动力;天体“管氏粒子加速环”催生高能粒子,高能粒子磁性通过星体、星系磁力线推力点,称为“管氏推力点”,产生洛伦兹力———本体高能粒子通过磁力线内带转动力+外来高能粒子对本体磁力线的推转动力,生成天体自转的“第一推动力”。

另:对:第一推动力;综合引力;综合推力;波动力;潮汐时点力 ;天体管氏粒子加速环;天体自转和公转的力,天体合并使地球板块生成;“失氢效应”;“地壳龟裂效应运动”——地塌论的地震;等等按以上原理有突破性创世性结论。
guanyiting 最后编辑于 2010-06-24 22:10:14收藏 分享 评分  

请有条件者证明或验证:

一、观察点和发光点不变,中间让光以光年为单位时间穿过:
1、当两点之间分布物质不同时,是红移或紫移?
2、当两点之间分布物质密度不同时,是红移或紫移?
    分布物质密度不断增大时,是红移或紫移?
    分布物质密度不断减小时,是红移或紫移?
基本结论,两点之间:
      宇宙空间物质分布不同影响光红移或紫移。
      宇宙空间物质分布随着时间推移是不同的,不均匀均等的,空间物质分布有从稀到密的暂变的集积过程,也有从密到稀的暂变的分散过程,这都使光会发生红移或紫移。一般空间物质分布从稀到密是红移,从密到稀是紫移。
恒星发光点的光有从弱到强到更强的过程,一般这是紫移,也有从强到弱到更弱的过程,一般这是红移。

二、宇宙太空的温度动态是:物稀即冷,物聚即热。
聚变、裂变、衰变、电离、磁切割、电流、氧化、撞击、合并等是产生热的主要方式。
物稀、物聚决定宇宙温度,瞬间的爆炸不能决定宇宙温度,瞬间爆炸的热量如宇宙太空中的一“微粒”,更如宇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浪花”,可以忽略不计。  
回复 引用 编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429107 精华0 威望0 金币7 枚 活跃度10 ℃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jinjiawang

王金甲

组别新手上路
性别保密
积分7
帖子154
注册时间 2010-04-02
jinjiawang  2010-06-25 18:37 |只看该用户 3# 字体大小: t T 举报 | 评分|
宇宙大爆炸是假说!也可以说是胡说!!

上一篇: 中国人让冥王星重归“第九大行星”
下一篇: 中国的教育部、教育家、老师、家长等醒来吧!
作者:guanyi 2010/7/1 10:16:57 | [已有20人回复]回复楼主 举报 TOP

2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以上内容转摘《科学网》

作者:guanyi 2010/7/1 10:31:11 举报 TOP

3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学者印大中 发表于 2010-2-26 19:38:27
    
证伪“宇宙大爆炸理论”——可用光学实验  

天体物理不是笔者的研究方向,“宇宙大爆炸理论”更非我的专业领域,但前不久在科学网与徐磊博客探讨‘荧光红移’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看法,例如能否从“荧光萃灭规律”证伪“宇宙大爆炸理论”?因此,索性放开来讲一下这个问题,各位认为这是抛砖引玉也罢,为人作嫁也行,自认算是完成了历史交给的光荣任务啦 ......

互联网上不停地有人声称“中国百分之九十的人并不相信大爆炸的理论”,并整理、编排了九个理由和五个致命的弱点试图否定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例如:

“一是宇宙大爆炸这个提法就是错的,宇宙是个空间,空间是不会爆炸的。如果宇宙是在爆炸后,膨胀变大的,那容忍宇宙这物体,膨胀的空间又叫什么呢;
    二是我们知道不论是聚变,还是裂变,都是在损失物质的同时放出能量。这就说明物质和能量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的最初是等同的。所以,能量不可能脱离物质无限的大,物质也不能脱离外在的压力无限的自我压缩;
    三是宇宙大爆炸,一方面说爆炸后,宇宙快速的膨胀,不停的膨胀;一方面又说,在膨胀中会不断的产生各种元素,各种元素会越积越多,越积越厚,最后聚集成了天体。积累是要在相对静止的环境中才能完成的。这就好比是一群男女从一个地方四向奔跑,不停的奔跑,在奔跑中谈恋爱、生孩子这可能吗?
    四是我们知道慧星是各种积云,尘物积云汇聚而成的,它的体积可以很大,但是它的密度却很低。我们的太阳、地球密度都很大,特别是它们的核子,不象是自然聚集而成的,到象是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压变而成的;
    五是我们知道氢元素,在聚变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能量,E=MCC,这说明氢元素里面封锁着很多很多微小的物质,象是被外力压缩进去的。宇宙大爆炸后,不停的膨胀,出了高温没有任何的作用外力,所以,它不可能产生氢元素,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元素……”
    又例如“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有五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它无法绘制出宇宙结构图来;二是它无法从星球的内部一步步的描绘星球的形成的具体过程;三是它无法从宇宙的最初的起源,到宇宙最终的形成,所经历的一个个过程写清;四是它无法从头到尾讲出宇宙的合理性、联通性、相互科学规律的勾通性;五是它无法真实的说清宇宙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真正的原因。”

如此种种推理,辩驳,有一定道理,但本文这里提出最好还是以科学实验事实来说话才有力。简言之,最好的办法是用光学实验结果来证伪“宇宙大爆炸理论”。

我们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坚实的实验基础是哈勃的伟大发现——星系光谱红移。“光谱红移”到底是怎么回事?多普勒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站在马路或铁路边,汽车或火车鸣笛经过,我们会先听到尖锐的声音,车离我们远去时又听到低沉的声音。这是声波的波长在传播中由于声源相对我们的运动而被压缩或拉伸的结果。与之类似,光是一种电磁波,根据多普勒效应,星云如果向地球而来,则光频上升,光波长向短波移动,称为蓝移。若恒星远离地球而去,则光频下降,光波长向长波移动,称为红移。测量恒星光谱的蓝移或红移量,可以知道恒星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如果宇宙是稳定的,按照猜想,恒星的运动应该是随机的,远离我们的恒星数目和向我们而来的恒星数目应该差不多,也就是说,观测到的发生红移和蓝移的恒星数量应该差不多。结果哈勃的观测表明,绝大多数恒星都发生红移,而且距离越远的恒星远离的速度越快。这个发现非同小可,普遍的红移表明周围的星星都在离我们远去。所以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的是,所有星系都在远离的事实表明,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而非原先以为是稳恒的。如果宇宙现在正在膨胀,那么沿时间回溯,以前宇宙肯定比现在小,则肯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宇宙中所有东西都聚集在一起,宇宙必然有个起点!” 于是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面对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该理论不仅涉及宇宙起源,还涉及到几乎所有重大天体物理的核心问题,包括相对论,黑洞,反物质等等等等(见附文’ 宇宙大爆炸理论简介’)
    稳恒态宇宙理论曾反驳说远处星星的光在传播途中被星际尘埃吸收了,但该理论只能解释光强的减弱,却无法解释光线的红移。

现在我们实际上面临的一个核心的科学问题似乎已聚焦在如何解读“星系光谱的红移”!

光谱红移现象其实并非天体物理的专利,在我们大量的实验系统中该现象其实屡见不鲜。本博文开头提到的’荧光红移’就是很常见一例。这种现象常与“荧光萃灭"现象混杂出现。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在专业书籍里其实相当混乱!例如:“These include excited state reactions, molecular rearrangments, energy transfer, ground-state complex formation and collisional quenching”。

我在研究荧光老年色素形成机理的过程中,首当其冲就碰到了这个荧光红移的问题。譬如实验观察发现,以溶液抽提出的脂褐素可检测到蓝色荧光,而动物细胞组织内(原位)的脂褐素为黄绿色荧光(荧光峰值比抽提液红移了)。由于喜欢刨根问底,我首先就专注研究了这个对于老年色素检测来说属于科学外围的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荧光物质在其浓度升高时不再符合朗博-比尔定律,很快就会出现峰值红移,具体研究可参阅下面两篇文献(原文见附件)。

1. Dazhong Yin, Aging, age pigments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shift of autofluorescence. Age, 1994, 17: 53-58.
       2. Dazhong Yin, U.T.Brunk, Microfluorometric and fluorometric lipofuscin spectral discrepancies: A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etachromatic effect? Mech. Ageing Dev. 1991, 59: 95-109.

关于给出的两篇文献,这里略作说明:1991年那篇因初写科研文章,不敢造次,跟着我瑞典的老板,顺着当时的科学主流说话,只是简单地沿用 metachromatia (光谱红移)这个词解释相关现象。1994年那篇文章是笔者犯‘傻’,心里不服气原来的所谓“造成红移”的解释(例如形成“二聚体”等等),趴在bench-top上反复折腾,自己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套系列比色皿(厚度分别为10mm,1.0mm,和0.1mm),终于轻松地证伪了所谓“二聚体”的旧理论。进而通过同步配合使用吸光分光光度计,证明了数种生化荧光标准物的“荧光萃灭"现象的本质实际上主要是光的耗损性红移现象。后来我们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清楚地表明,该现象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诸多自然物质造成光吸收的一个普遍规律(见附件 1)。

     行文至此,长话短说(夫人来电话催回家吃饭了),我们可以有很大的自信认为:星系光谱的红移极有可能就是光线在传播途中被星际尘埃部分吸收而造成的自然现象。星系距离越远(相当于比色皿中被测标准物质的浓度越高),光谱红移越甚。总之,本文提出:星系光谱的红移,是如荧光红移所揭示的光谱的能耗所致,而非大爆炸导致的星系远去所为。

   纵观该研究领域的‘天象’,无论本文的假说是被证实还是证伪,对这些光谱红移现象的正确解读应该都将对当前复杂混沌的天体物理研究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作者:guanyi 2010/7/1 10:59:29 举报 TOP

4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以下转载)

                                                    宇宙大爆炸理论简介

2010-01-26 00:38:33   来自: 黑洞 (新的尝试)

一、经典的宇宙观念
  
  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从哪里来?这自有人类以来的永恒疑问。从西方的海龟驮大陆,到中国的天方地圆,诞生了远古的神话和宗教。托勒密的天球模型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太阳和其他行星绕着地球在不同层次的同心球面上运行,最高层的星星们则保持不动。这是个粗糙但有效的宇宙模型,更关键的是,符合基督教关于人间和天堂的描述。现代天文学的开创要从哥白尼等算起,借助更先进的光学望远镜,伽利略终于发现地球并非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是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再到十七世纪,开普勒、胡克等人继续为太阳系勾勒大概的轮廓。最终伟大的牛顿建立了完美的经典力学大厦,其在天文学中的威望在发现冥王星后达到顶峰。那时人们确信宇宙间所有的规律都已发现殆尽,所有星系的运动都可纳入牛顿力学的体系中。这一时期人们相信宇宙是无限广大和永恒的存在,也许这使人有某种安全感。但是用牛顿力学解释宇宙有个致命的疑问,如果万有引力是正确的,为什么星系不会因为万有引力聚拢到一起?无论宇宙有没有一个中心,只要时间足够长,星系总会慢慢靠拢,最后碰撞、毁灭。这给现代天文学提出了挑战,但是即使是当时最具有革命精神的人,也无法想象今后的颠覆性的发现。
  
  二、现代天文学的武器
  
  我们如何能得知太阳和遥远星星的信息?量子力学揭示了原子的内部结构,电子在固定的能级间跳跃,发出特定频率的光,进而可以预知各种元素的光谱。太阳也发光,将太阳光谱与地球上已知的元素光谱对照,我们可以知道太阳主要是氢、氦等气体组成,太阳就是一个大气球。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遥远的星光,天文学家发现,其光谱和太阳几乎完全一样,这说明天上那些黯淡的星星,每一颗都是和我们太阳一样的恒星。行星的发现更困难一些,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会被太阳照亮,但是遥远的星系中连恒星的光芒都那么黯淡,行星根本看不见。那怎么办呢?我们知道天体之间有万有引力,尽管行星质量相对恒星要小,但其引力仍会使恒星轨道产生微小扰动,通过精确观测恒星的位置,可以计算出是否有行星绕恒星公转,具体有几颗行星。由于要专门锁定恒星观测,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数量很稀少。科学家也希望发现环境与地球差不多的行星,也许其上能进化出类似地球的生命。
  
  知道漫天都是恒星,但它们距离我们有多远呢?较近的天体可以用三角测距法测量,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直径上两点为三角形两顶点,测量天体的视角差来计算天体的距离。这一方法用来测量太阳系内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很方便,也可测量临近我们的其他恒星。结果发现,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的某颗恒星,也有数光年之远。一光年是30万公里/秒*3600秒*24小时*365天=94608亿公里,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才8光分。甚至大多数恒星用三角方法根本测不出来,说明其距离真是相当的远。那更远的恒星距离怎么测呢?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星体叫“造父变星”,其发光强弱周期性变化,且周期与其绝对亮度有比例关系。在地球上测定其亮度变化周期,可以得到其绝对发光强度作为“标准烛光”,再与地球上观察到的视觉亮度比较,由近亮远暗的原理,可以推算它的距离。寻找遥远星系中的造父变星,就可以知道星系的距离,由于造父变星的功劳,它又被称为“量天尺”。用这种方法测知,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有约2000亿颗恒星!恒星如此遥远意味着我们每晚看到的银河星光都是恒星数万年前发出的光线,我们是真正生活在“历史的天空下”。也是通过造父变星,20世纪20年代哈勃发现了仙女座河外星系。然而天上还有很多星团,极其黯淡,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造父变星。怎么办?可以用哈勃定律,红移量和距离成正比来计算距离,这将在下面介绍。由此发现除银河系外,还有数不清的河外星系,目前发现了的约有10亿个河外星系!另外超新星也可以用于测距,也一并在下面介绍。总之通过现代科技,我们认识到宇宙的广大,也更激起了探寻未知宇宙奥秘的热情。
  
  三、哈勃的伟大发现——星系光谱红移
  
  哈勃的发现揭开了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巨大帷幕。前面说到观察星光可以知道星星的成分和距离,但是它们怎样运动呢?其侧向运动可以直接观察,但径向运动由于离我们太遥远,几乎没有可观测的亮度变化。多普勒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当我们站在马路或铁路边,汽车或火车鸣笛经过,我们会先听到尖锐的声音,车离我们远去时又听到低沉的声音。这是声波的波长在传播中由于声源相对我们的运动而被压缩或拉伸的结果,叫多普勒效应,我们用它来做汽车测速仪。同样,光是一种电磁波,当恒星相对地球上的观察者运动时,光的频率也会改变。恒星如果向地球而来,则光频上升,光波长向短波移动,称为蓝移。若恒星远离地球而去,则光频下降,光波长向长波移动,称为红移。测量恒星光谱的蓝移或红移量,可以知道恒星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如果宇宙是稳定的,按照猜想,恒星的运动应该是随机的,远离我们的恒星数目和向我们而来的恒星数目应该差不多,也就是说,观测到的发生红移和蓝移的恒星数量应该差不多。结果哈勃的观测表明,绝大多数恒星都发生红移,而且距离越远的恒星远离的速度越快。这个发现非同小可,普遍的红移表明周围的星星都在离我们远去,这似乎暗示地球又成了宇宙的中心了,其实不然。打个比方,就像气球上任意两个点,吹气球时,随着气球的膨胀,气球上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会迅速拉大,但气球上任意一点都不是中心。所以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的是,所有星系都在远离的事实表明,我们的宇宙正在膨胀,而非原先以为是稳恒的。如果宇宙现在正在膨胀,那么沿时间回溯,以前宇宙肯定比现在小,则肯定有那么一个时刻,宇宙中所有东西都聚集在一起,宇宙必然有个起点!
  
  四、大爆炸理论及其反对者
  
  大爆炸的猜想正式登台。这个起点,人们猜想宇宙起始于一个非常小的点(奇点),并在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爆炸中诞生,之后一直膨胀至今。有人肯定要问,那宇宙诞生之前有什么?宇宙之外有什么呢?大爆炸理论认为,这种问法是错误的。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间和空间是合为一体的四维时空,则大爆炸的奇异点既是空间的起始点,又是时间的起始点。宇宙包含一切,没有宇宙之前,也没有宇宙之外。从星系退行的速度和星系间的距离可以反推宇宙的年龄,现在的看法,宇宙年龄大概为140亿年左右。
  
  任何新理论的出现都要遭到保守者的反对,也只有经受这些考验,一个科学理论才能走向成熟。大爆炸理论也不例外,它提出之初,就不断遭到多数物理学家的反对,认为太违背永恒宇宙的信仰。相反大爆炸理论受到罗马教廷的欢迎,认为是上帝创造世界的间接证明。爱因斯坦也是稳恒宇宙的支持者,他为了得出了一个符合广义相对论的稳恒态宇宙模型,不惜假设了一个宇宙常数产生斥力以抵消引力的影响。这个凭空假设的宇宙常数使整个理论显得可疑。很多年后,当大爆炸理论最终被大家接受时,爱因斯坦称这个假设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稳恒态宇宙理论另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夜空为什么这么黑?什么意思呢,如果宇宙永恒存在,按照目前观察到的恒星分布的密度,夜晚的星光应该很亮很密集,夜空将亮如白昼,而实际上我们只看到稀疏的星光。有人反驳说远处星星的光在传播途中被星际尘埃吸收了,但如果宇宙永恒存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尘埃总会被加热到足够热,也会发光,天空应该还是很亮。大爆炸理论解释说,由于宇宙膨胀得很快,恒星年龄也有限,目前远处恒星的光线还没来得及传到地球上,所以我们看不到太多的星星。
  
  另一位稳恒宇宙的支持者质霍伊尔质疑大爆炸理论无法解释构成我们宇宙的各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他提出了一个恒星炉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恒星是个大氢气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氢气聚集成恒星,恒星中心高温高压,氢原子在这里发生核聚变反应生成氦,反应产生的压力正好抵抗外有引力,产生的热使恒星发光。在恒星老年,氦元素继续聚变成氮、氧、硫,最终合成铁。当核聚变燃料烧完时,质量较小的恒星会先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再变成一颗黯淡的白矮星,主要由碳和氧构成,依靠电子简并压来抵抗万有引力。而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约1.3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会死于一场剧烈爆炸,亮度急剧上升(太阳亮度的50亿倍),此时的恒星称为“超新星”,名字叫新星,其实是垂死的挣扎。根据史书记载,公元185年,中国人观察到半人马座超新星爆发,亮度超过金星(《后汉书》:“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369年又发现仙后座超新星爆发,亮度超过木星,其后又分别在1006(《宋史》:“景德三年四月戊寅,周伯星见,出氐南,骑官西一度,状如半月,有芒角,煌煌然可以鉴物,历库楼东”)、1054(《宋会要》:“至和元年五月己酉,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和1604年观察到豺狼座、金牛座和蛇夫座超新星爆发。
  
  恒星死亡时,将这些核聚变合成元素喷发出来,再经过凝结形成新的恒星或行星。地球也是在恒星炉中锻造出来的,我们身上每个原子,都曾经是某颗恒星的一部分。行星被别的恒星俘获,构成了包括我们太阳系在内的星系。超新星的结局为中子星或黑洞。由于万有引力的压力太大,超新星在短暂的爆发后朝中心“坍塌”,连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中,电子与质子中和变成中子,整个星体变成一个挨一个的中子形成的中子星,其密度如此大,一调羹这种物质就比地球总质量大好多倍。某些中子星由于自传和复杂的磁场作用,会周期性辐射高能射线脉冲,又称为脉冲星。
  
  恒星炉模型非常好的解释了构成行星的各种元素的由来,但没法解释形成恒星的氢是如何来的,而且按照这个理论的计算,宇宙中恒星炉产生的元素氦的丰度(就是所占总物质的比例)没有实际上观察到的那么大。霍伊尔又假设氢是持续不断的从宇宙中创造出来的,这个凭空的假设和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一样缺乏依据。而大爆炸理论认为,氢和氦都是在宇宙诞生后极短时间内被制造出来的。《圣经——创世纪》中说“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按照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之初,没有物质,只有以辐射形式存在的能量。在宇宙早期极高的能量密度下,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2,原子弹和氢弹就是一丁点物质转化成能量的结果)使得能量与物质间维持持续不断的相互转化,达到一种热平衡,光子与核子间的比例约为10亿比1。而且高温下物质也表现得极像辐射,可以认为宇宙此时是一锅炙热的宇宙汤。具体来说,宇宙诞生1微秒后,随宇宙膨胀,温度下降到1万亿度,光开始转化成最基本的物质,如电子正电子中子质子中微子等。3分钟后,温度下降到1千万度左右,这时基本粒子开始结合形成最基本的原子核氢、氦以及少量的锂,宇宙的基本成分从此固定了。但直到约38万年之后,宇宙温度变成1万度时,原子核才能和电子结合形成原子。再往后,它们随宇宙膨胀而分散,但相邻的星云又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凝结成恒星,大约在宇宙诞生后10亿年,宇宙中第一个星系形成,此时温度已经下降到零下200度。150亿年后的今天,温度约零下270度,我们的太阳是第二或第三代恒星了。在这一模型下计算得到元素氦的丰度正和我们今天的观测相符,从而霍伊尔的恒星炉理论反过来进一步支持了大爆炸理论。
  
  恒星炉模型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在研究恒星演化过程中,彭罗斯发现约数倍于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不可避免的要崩塌到一个奇点上去形成所谓的黑洞,将此过程的发生顺序反过来就是一种爆炸。霍金将彭罗斯的结果应用在宇宙上,发现在广义相对论下,宇宙必然诞生于一次唯一的奇点大爆炸。这样宇宙大爆炸理论终于接近完善了。单单黑洞这个话题就值得开个专题来讲。黑洞,顾名思义,就是某种不可见的空洞,最主要的性质是其引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光线都无法从中逃脱,空间弯曲为一个闭合曲面。在黑洞中一切已知的物理定律都失效,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实际上是不可观察的事件的集合的边界,即黑洞的视界。“黑洞无毛”,一切物质落入黑洞之后就丧失原有的信息,黑洞仅携带面积、质量、温度、自转等少数几个可观测量,这似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然而黑洞有温度和熵,即也有辐射,以一种奇怪的方式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黑洞并非那么黑的。物质被吸入黑洞过程中被加速及加热,产生强烈辐射,以高能辐射喷流形式从黑洞转轴方向喷射出来,据信可产生可观测的伽玛射线。即使黑洞附近空无一物,黑洞视界附近也会偶然产生虚实粒子对,具有负能量的粒子被黑洞吸收,正能量粒子逃离,从而使黑洞来起来有辐射,并损失能量。黑洞蒸发速度或辐射功率随质量的增大而减小。大型黑洞质量可有太阳的一亿倍,温度甚至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还低,故其蒸发小于吸收。银河系中心被怀疑存在这样的巨型黑洞,否则无法解释银河系本身自转的速度为什么这么大。事实上,科学家甚至估计宇宙中黑洞的数量比恒星还多。某些微型黑洞可能产生于宇宙大爆炸初期偶然的高温高压环境下,称为“太初黑洞”,它有很强的辐射,实际上是白热的。最小的微型黑洞可能比原子还小。而一些中等大小的太初黑洞可能残存到现在,并有可能通过伽玛射线辐射观察到。
  
 

作者:guanyi 2010/7/1 11:00:34 举报 TOP

5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五、大爆炸的证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大爆炸理论逐渐占了上风,然而还缺乏更直接的证据,物理不是宗教,需要切实的证明。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写过广受欢迎的相对论及量子论科普读物《物理世界奇遇记》)相信,宇宙创生之初产生大量辐射,很多辐射转化成了物质,但应该还有些辐射残存下来,而且应该充斥整个宇宙空间,像是宇宙的背景一样。如果能观察到这种辐射,就可有力的证明大爆炸理论的正确性。由于宇宙的膨胀,这些大爆炸产生的背景辐射要在今天观察到,其波长应强烈的红移到微波波段,温度冷却到约3K。美国两位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调试贝尔实验室的微波卫星通讯装置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辐射,大爆炸理论由此得到多数宇宙学家的认同。
  
  好,如果宇宙是在某次大爆炸中形成的,那最初所有物质应该在空间中均匀分布着。那么随着宇宙膨胀,宇宙中物质的分布应该也是很均匀才对,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宇宙这么不均匀呢?有的地方星系密集,有的地方空空如也。哈勃太空望远镜绘制出的宇宙图像进一步表明,宇宙存在着许多大尺度结构。星系的分布并非均匀,有长河和巨洞。有些地方,上百万个星系聚集到一起形成巨大的星系团。这种大尺度的不均匀性是哪里来的?大爆炸理论引入量子机制解释这一问题。量子力学中一个基本规律是不确定性原理,物质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时精确测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涨落。由于宇宙诞生自一个比原子还小的奇点,空间的局域导致量子涨落效应特别明显,所以容易由随机涨落形成一点点不均匀,进而在宇宙迅速膨胀过程中,这种不均匀保留下来,形成我们看到的大尺度不均匀结构。那么又要问,证据在哪里?198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专门为此发射“科比”(COBE)卫星,全面探测了微波背景辐射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绘制了宇宙早期的辐射图像(宇宙蛋),真的发现了微小的辐射强度起伏分布,证明宇宙早期的确存在不均匀性,可形容为“宇宙的褶皱”。
  
  六、新的挑战——暗物质、暗能量
  
  似乎理论已经相当完善,人们试着来回答几个基本问题。首先,宇宙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什么叫宇宙的形状?打个比方,一只蚂蚁在地球仪上爬,在它看来,地面是平的,但是我们站在三维空间里知道,地球仪表面是弯曲的。如果蚂蚁想要知道它所处的面是不是弯曲,可以在地球仪表面画个三角形,测量三角形内角和,如果恰好等于180度,则称符合欧几里德几何,表面就是平的,如果不等于180度,则符合非欧几何,表面是弯曲的。“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可以使空间弯曲,就像人走在一个软垫子上,人所处的位置总塌下去一块。在大质量星体附近,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空间弯曲的效应。广义相对论被世界承认正是通过爱丁顿在某次全日食时观测星光的偏移实验。星系或星系团的质量比单个恒星要大得多,可使周围使空间弯曲形成“引力透镜”,星系背后的星光被重新聚焦,一颗星星可能形成多个像或弧形的像。当很大的质量聚集在小的空间中时,周围的空间被弯曲得如此强烈,光线不能从中逃脱,这就是黑洞。
  
  如果考虑整个宇宙,空间形状也可能是弯曲的,但是我们在三维空间中不能直观感觉到这种弯曲,得想办法测量。宇宙空间的形状有开放、平直和闭合三种可能,取决于引力和膨胀速度之间的竞争。其中使引力恰好与膨胀速度平衡的临界质量可以计算出来,大约是每立方米一个核子。那么怎么测量整个宇宙的形状呢?也是靠测量广大空间中的三角形内角和。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确定三角形两条边,第三条边靠背景辐射背景的不均匀性大小确定,背景的微小扰动以产生辐射时的声速传播,距今对应1度的观测角。2001年MAP卫星最终测量结果发现我们的宇宙确实是刚好平直的。如何解释?由此古思提出了“暴涨”理论,认为宇宙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的过程,之后再以较慢的速度膨胀。暴涨理论能解释平直空间、宇宙年龄等重大问题。宇宙开始的可能弯曲由于暴涨而拉平了,就像一个气球越膨胀,气球表面就越接近一个平面一样。暴涨还可以解释磁单极问题。宇宙诞生之初由于很高的能量密度,应产生大量磁单极,但目前地球上尚未观察到。暴涨理论认为宇宙的剧烈膨胀使磁单极密度迅速变得稀疏,故地球上很难观察到。
  
  既然已知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那么整个宇宙的质量密度应该正好在临界值,然而把我们所能见的所有恒星行星星云都包括在内,质量密度也远远不足以使宇宙呈平直形状。由此推测,还有很多物质以某种观察不到的方式存在,称为“暗物质”。尽管不能直接看到暗物质,但它们通过引力与可见的星体作用,因此仍可估算其多少,目前认为,暗物质是可见物质质量的几十倍。
  
   然后,宇宙的年龄有多大?之前我们说到过,通过星系间的距离和星系退行速度,我们可以反推宇宙年龄,但是由于星系间引力作用更大,星系退行速度应该是一直在减小。综合这些因素,由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数据计算得到宇宙的年龄约100亿年。但当时已知一些大的星系团的年龄有120亿年,这就导致宇宙年龄比宇宙中天体年龄还小,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后来,通过对一些超红移超新星的观测发现,这些遥远超行星的亮度比预期要暗,也就是说它们的距离比预期要远,必须认为宇宙一直在加速膨胀才能解释。宇宙的加速膨胀重新修正了宇宙年龄,约为140亿年,这样就不会与古老星系团的年龄相矛盾了。但这又带来新的困难,什么机制使宇宙加速膨胀?因此又提出由“暗能量”提供排斥力使宇宙膨胀,似乎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又回来了。总结起来,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所有恒星行星星云加在一起,不过占宇宙成分的5%,而暗物质占25%左右。物质和暗物质加起来占1/3,暗能量则占2/3。宇宙的未来似乎并不乐观,按照目前的理论,宇宙将会永远加速膨胀下去,最终夜空中所有的星星都将消失,太阳系将成为宇宙中的孤岛。
  
  看来大爆炸理论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暗物质是什么?暗能量又是什么?黑洞内部发生了什么?奇点是什么?我们所知越多,未知也越多。在霍金等发展的量子引力论中,奇点可以理解为量子涨落,从而再次取消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在时间很精确的某一瞬间,能量突然涨落到产生整个宇宙,之后宇宙就按照大爆炸模型演化,直到在某颗蓝色的星球上进化出生命我们。可能在我们的宇宙中也时时刻刻由于能量涨落在产生新的婴儿宇宙,就像天空中漂浮着的热气球。那里的物理规律和我们的世界完全不同。我们也许有可能观察到这样的宇宙存在。


(附件1:)

Aging, age pigments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shift of autofluorescence.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7918 
本文关键词:  宇宙大爆炸 光学实验 多普勒效应 物理 相对论 黑洞  
相关文章:  日本新资助计划热衷于大物理科学项目
物理人生(101)--让我们进展吧
创建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221)对天体和宇宙的探究(13)
民科和物理学之间存在一个无法沟通的真空
两朵“疑云”,两道门
衰老的物理学解释
“飞秒化学, 飞秒生物与飞秒物理”专题出版
创建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220)对天体和宇宙的探究(13)
关于《“Meet” John D. Lawson》的一点补充
理文编辑祝贺美国物理联合会北京代表处成立




当前推荐数:7    推荐人: sheep021 zlyang yinglu liufeng 孙学军 qhliu 侯振宇  
  
[20] 标题:
发表评论人:guanyiting [2010-6-11 8:18:34]    
印博士:
你好!
你的理论很全面。
我是《飘浮论》作者管奕廷,近期《地球物理学进展》可能就我的理论征求阁下意见,烦你了。
你的专业上有没有可进入生产的-----?
谢谢!  

[19] 标题:
发表评论人:侯振宇 [2010-3-23 19:01:04]    
稳恒态宇宙理论曾反驳说远处星星的光在传播途中被星际尘埃吸收了,但该理论只能解释光强的减弱,却无法解释光线的红移。
==========================================
印大中教授的这个说法等于说茶杯里的茶水只能被喝掉而不能变凉!
实际生活中的茶水在被喝的同时也在变凉!
对于光子则是部分光子被吸收或散失(被喝),部分光子的能量降低=红移(变凉)!
分子热运动有自由程,光子在星际物质间前进同样存在自由程概念。  

[18] 标题:
发表评论人:侯振宇 [2010-3-23 18:45:42]    
对于宇宙大爆炸学说,我是反对的。不了解引力与光的本质,就大谈宇宙的始末,其正确与否是可以想象的。对于光子的红移,我认为随着光子运动距离的增加,相应的光子碰撞次数也相应增加。这些碰撞使光子的能量趋于平均化。对于恒星而言,因为它们所发出的光子能量都是1000K以上,所以它们所发出的光子的能量趋于平均化就是红移(减少)。这就是光子红移的本质。光子红移的程度取决于光子碰撞次数。光子碰撞次数与路程有关,也与物质密度有关,物质密度越大碰撞次数越多。我认为类星体的大红移不属于路程型红移,属于物质密度型红移。对于爱因斯坦的预言“恒星发出的光谱谱线由于强大引力的作用会使其波长变长,也就是发生引力红移。”,我认为只是恒星所发出光子的能量趋于平均化而已,这是必然现象,但这绝对不是引力作用。光子间只有碰撞,没有任何引力作用。
同样我也不认可哈勃定律。哈勃1929年提出:遥远的星系均远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而去,同时,它们的红移随着它们的距离增大而成正比地增加。我的理由同样是距离使碰撞次数增加,这使光子失去能量产生红移。当然,我们所观测到的星光基本上都不是来自某个恒星的光子,而是经过多次碰撞的更换后携带某个恒星信息的光子。
我也反对一些天文学界人士对质光方程的解释——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我同意质量越大,光度越大,但我认为恒星的发光属于动平衡状态,质量越大的恒星自调整余地越大,寿命自然更长。否则的话,我们所观测到的巨星只能是红巨星!
如果大爆炸宇宙理论成立,那么茶杯里的水就会经常无缘无故重新热起来!

请指正拙作《光、万有引力的本质》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893


[17] 标题:
发表评论人:zlyang [2010-3-3 9:48:34]    
真傻的意思是:
“印大师的开拓”+“yunping 大师的严谨”-> 炸药奖级别的科学成果。
博主回复:我还是更喜欢夫人经常在家给我颁发的“萝卜奖”,哈。  

[16] 标题:
发表评论人:zlyang [2010-3-3 9:20:59]    
yunping [2010-3-2 12:44:26] 说:“原则上任何理论都可能错,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说一个理论错误。”

真傻根据马克思主义,更改为“原则上任何理论都是正确和错误的统一”,很赞同“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说一个理论错误”以及“证据链”的判断。

孤立的实验现象,可能是有各种原因造成的。科学特别强调多种其它条件下的“可重复”。

作为一名“资深民科”,真傻最渴望得到 yunping 这样权威人士的指点。
真傻喜欢真理,不喜欢想入非非。
真傻渴望真理,不感冒歪理邪说。
博主回复:杨兄绕口令,绕得我脑袋急转弯,有点晕。哈  

[15]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余晓辉 [2010-3-2 18:26:02] ip:61.152.250.*    
呵呵,印先生说的没错,我也是喜欢“想入非非”的人。许多传统看法未必是正确的。看了先生此贴让我很受启发。我已经确定,可以建立光的空间传播理论模型,类似电路一样,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爆炸理论也就不成立,也可以解释“夜空为什么这么黑”。
博主回复:太好了,很高兴自己能当一支点亮火炬的火柴。  

[14] 标题:
发表评论人:[游客]余晓辉 [2010-3-2 14:45:10] ip:61.152.250.*    
博主的看法很有启发。王先生的看法也有道理。我提出另一种解释星际光谱红移机制,即空间滤波效应。主要有以下论点:

一、发光体和受光体的物质性质共同决定了受光体接受的光的频率。

二、发光体的光频率并非是理想的纯单色光,而是多频光。

三、当发光体和受光体之间的距离很远时,此距离类似一阻抗,从而产生滤波效应,高频波被抑制,因而看到了频谱红移。
博主回复:有点意思,看来余先生也是个爱‘想入非非’的思想者。欢迎共同探讨!  

[13] 标题:
发表评论人:yunping [2010-3-2 12:44:26]    
原则上任何理论都可能错,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说一个理论错误。理论是有不同层次的,最底层最基础的最可靠。上层理论是下层理论的应用和具体化。从最基础理论出发一层层往上建立理论,每一步都可能出错。当发现理论和实验有出入时,除了检查实验外,首先怀疑的是那个紧密关联的最具体最上层的理论。然后从上到下进行检查。如果一看到实验和理论不符,就首先怀疑最基础的理论错误,那结果多半是瞎浪费时间。做个类比,如果我们编个程序,发现运算结果有问题,我们肯定首先怀疑自己程序是不是编错了,不会首先怀疑计算机语言有问题,更不会首先怀疑计算机原理。
博主回复:同意您的逻辑,不过我的许多原创理论都是在刨根问底中‘瞎折腾’出来的。  

[12] 标题:
发表评论人:yunping [2010-3-1 18:24:43]    
我说的这些是很基础的内容,应该是很可靠的,错的可能性很小,您首先不应该怀疑这些内容。我可以肯定地说,星光的红移跟您涉及地这个“红移”是不同的两种东西。
生物大分子结构上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荧光光谱的频移,这一点是有物理基础的。然而,生物体系是很复杂的,现成的物理理论没有直接给出很多细节的东西,所以有研究的必要。但是这是不同层面上的研究,是在基础的、粗线条的物理内容上进行的研究,并不否定物理基础。

博主回复:我在博文中写道“这种现象常与‘荧光萃灭’现象混杂出现。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在专业书籍里其实相当混乱!例如:‘These include excited state reactions, molecular rearrangments, energy transfer, ground-state complex formation and collisional quenching’。”这些生物分子体系里发生的诸多光能消耗及其解读难道仅为该体系独有的特性?光线在太空旅行亿万光年以某种形式消耗能量而发生红移实在是太应该的事了。目前的物理理论没有相应的解读,我们‘湘军’为什么不可以‘敢为天下先’呢?当然还要靠你们‘国家队’临门一脚。嘻嘻!请问从专业的角度,都有些什么可能的光线耗能途径?


[11] 标题:
发表评论人:yunping [2010-3-1 11:26:04]    
因为您在说荧光的事情,所以前面我也说了荧光的事情。
您说“光线穿越一定环境会发生耗损导致红移”。我感觉您把光子当作牛顿力学中的普通物体一样处理了,光在介质中穿行,光强会因为吸收或散射而减弱。这是因为部分光子被吸收和被散射了,但大部分没有被吸收和散射的光子还是保持原来的方向和能量(也就是频率)。光子不象牛顿力学中的宏观物体会因为摩擦而造成动能连续地减小。它要么变成其他(荧光、散射光、或其他能量),要么什么也不改变。吸收可能导致发射次级的荧光,散射也会产生次级的散射光,荧光相对于原来的光有红移,散射光中弹性部分不会红移,非弹性部分有红移(甚至极少部分有兰移——反斯托克斯散射)。所有这些次级的荧光和散射光都不能保持原来的方向,因而不可能是我们看到的星光和星体红移测量中的被测星光。

博主回复:多谢王老师耐心指点。您说的是现有的光学知识及相关的解读,不过我觉得是否还有盲点或科学上说不清的地方,就像我博文中列举出的解释‘光萃灭’或‘光红移’现象就有一大堆理论在凑乎着说,但我自己所作的对比实验(附件1)的吸收图谱清楚地表明,很像是一种复合的光谱吸收(见附件1, 图1对比图2;图3对比图4),细细将图1对比图2;图3对比图4,可见,吸光图谱中被吸收掉的光斑恰好就是荧光检测到的被‘吃’掉的光斑,(就像天狗吃月亮,哈)。这是前人没有发现的现象(我是两台仪器窜来窜去做的检测),因此也没有现代科学的合理解释,这里没有理论,只有实验事实。简言之,某一些光被吃掉了(并且在很多很单纯的溶液体系!)。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值得深究,进而归纳提升,引入其它领域。


以上三帖转发自《科学网》印大中博士文及其回复

作者:guanyi 2010/7/1 11:03:34 举报 TOP

6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对于光子则是部分光子被吸收或散失(被喝),部分光子的能量降低=红移(变凉)!”
“部分光子”穿过透明物质呢?
“部分光子”遇到阻体一分为二,通过阻体后又合二为一呢?
这会:能量降低=红移吗?!

作者:116.24.210.* 2010/7/2 14:08:26 举报 TOP

7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遇到激光物质会增强某种光,同理遇到吸光物质会减弱某种光!!!

作者:116.24.210.* 2010/7/2 14:12:41 举报 TOP

8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光---------

遇到激光物质会增强某种光,同理遇到吸光物质会减弱某种光!!!
遇到物质不同、物质密度不同是红移还是紫移就有别了。

作者:116.30.28.* 2010/7/3 16:48:34 举报 TOP

9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强烈建议中国的教育部、教育家、老师、家长等醒来吧!不要把西方“宇宙大爆炸”理论作为唯一教材,不要误导下一代,而要告诉孩子们中国及至世界有新的理论。

作者:116.30.28.* 2010/7/3 17:34:28 举报 TOP

10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下文为引用)
宇宙学红移并不能证明空间正在膨胀
宇宙学红移, 空间膨胀宇宙学 红移 空间
-
作者  苟文俭
1842年,由于物理学家多普勒波在对波动力学的研究中发现:如果波源是远离观测者而去,那么会发生波频减小的现象;而当波源朝观测者移动时,便又产生出波频增大的现象。
这就是波动力学的多普勒效应。
在现代宇宙学观察中,宇宙学家们发现:宇宙中远近各类星系的光穿过一段空间时,谱线总是表现出了向红光端方向移动的现象,对此就称是宇宙学红移。在目前研究的各种天体中,形成宇宙学红移的主要对象是远近各种星系。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总结了宇宙学红移的观测事实,认为与波动力学的多普勒效应一样,宇宙学红移也是由于星系相对于观察者在向后退行,并发现了河外星系视向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从而得到了现代宇宙学理论中著名的哈勃定律v = H0×d,其中H0为比例常数,习惯也称是哈勃常数。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一)
特别注意:宇宙学红移中,依据现有理论,光自身有如下两个显而易见的不确定性。
1、在波动力学中,波能由振幅决定,多普勒效应中改变波的频率或波长,并不影响波的传递能量。但在宇宙学中穿行的光,依据现有理论,它的能量E=νh(h是普朗克常数),这是由频率ν决定的。如果以光速c不变为前提,由c=νλ,红移中频率ν减小波长λ必然增大,这就又导致了光的能量E必然减少;如果以光的能量E不变为前提,红移中频率ν不变,则波长λ必然增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光速c也必然增大。
依据现有理论,在宇宙学红移中,到底是光的能量减少了呢、还是光速增大了呢?对此就说宇宙学红移中,光自身变化特征在现有理论中是不确定的。
2、我们知道,在波动力学中的多普勒效应,构成于波源运动与波传播运动的相对性,简单地说:当波源与观察者做相离运动时,波频减小是因为实际波速是静波速与波源速度之差,即实际波速减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做相向运动时,波频增大是因为实际波速是静波速与波源速度之和,即实际波速增大了。
但对在宇宙学中穿行的光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1964年到1966年,欧洲核子中心让一种粒子以0.99975c的高速飞行,它辐射出的光子,实验室速度仍是c;对双星运动的观测,也证实光速与光源的运动无关。即构成波动力学中多普勒效应的速度迭加,并不适用于在宇宙学中穿行的光。由此就充分说明:依据现有理论,构成宇宙学红移的原因并非是发光的星系在远离观测者而去。对此就说宇宙学红移中,光自身构成红移的原因在现有理论中是不确定的。
由于现有理论中,宇宙学红移有上述不确定性,我们就可以得到当代宇宙学理论对宇宙学红移理解的如下命题,称是宇宙学红移的认知命题。
宇宙学红移的认知命题:宇宙学红移中,由于现有理论并不能给出光自身构成红移的原因,因此现代宇宙学认为宇宙学红移是因为宇宙空间在膨胀,是发光的星系远离观测者构成的,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该命题也就是说:宇宙学红移并不证明宇宙空间在膨胀。
(二)
在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表述的I-V模型中,作者根据引力场及引力的构成机制,在第十二章第二节中具体分析了光在宇宙中穿行时,由于要不断产生引力场行为而损耗了光子能量,从而使光在宇宙空间穿行时,自身能量或动量将持续减小,在效果上也构成了作用力,其大小与一对电子之间形成的万有引力相等,由此得到了如下三个结果(p466):
1、不考虑光子在引力场中所受的引力,及宇宙中有特殊的真空区域,并在太阳系真空密度的理想条件下,通过定量计算得到了光子运动的最大距离是1.8×108光年,这也即是通过光子运动观测到的宇宙区域半径,该书也简称是光子运动的宇宙观测半径。
2、由于光子动量P要不断减小,根据波长λ = h/P的关系,光子波长将不断增大,从而构成了光子红移。设观测距离为L,红移量用Δλ表示,在理想条件下容易得:Δλ∝L。这也就正是现代宇宙学的哈勃定律所反映的观测事实。
3、以地球为观测点,我们将始终处于可观测宇宙区域的中心。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三)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I-V模型是以真空基本组成单位的存在为依据,为现代物理理论表述搭建的客体化平台,它完全不同于现存物理理论。上述(二)的结果表明:
1、光在宇宙空间穿行时,由于不断产生引力场行为损耗了能量,从而就产生了宇宙学红移。即在I-V模型中,宇宙学红移的光自身没有发生变化特征未知、及构成原因的不确定性。
2、在宇宙学领域,光子运动的宇宙学红移,并非如对哈勃定律的理解所述,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宇宙正在膨胀。我们可能观测到的最大宇宙区域,并不是宇宙半径。
3、由于宇宙学红移并不构成于宇宙空间的膨胀,现代宇宙学理论中,以哈勃定律为依据所做的任何逻辑结果,如需要占有宇宙总物质的70%的暗能量来为宇宙空间膨胀先减速后加速提供动力等等,都是错误的。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I-V模型对哈勃定律的重新理解,其必然结论就是我们必需重新改写现代宇宙学。
【附注】本文的该书,指作者新著《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相关句子后面括号内的p466,是指该处所论述的内容出自该书的第466页。

作者:61.141.199.* 2010/7/4 14:22:19 举报 TOP

11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小议光科学:
雾来了,我们看白热的路灯变红、变远了---红移了;雾更多了,我们看白热的路灯变的更遥远了---更红移了!
雾散了一切又复了原。

一年前去公园,路灯光明亮,一年后再去,路灯光变的浑红暗淡,感觉灯杆变远了,路灯----红移了,可用手一摸灯杆还在原地-----。

作者:guanyi 2010/7/4 14:51:33 举报 TOP

12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更正:
让你名流青史--------------名留青史

作者:guanyi 2010/7/13 20:11:09 举报 TOP

13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飘浮论》解释:
"稳恒态宇宙理论另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夜空为什么这么黑?什么意思呢,如果宇宙永恒存在,按照目前观察到的恒星分布的密度,夜晚的星光应该很亮很密集,夜空将亮如白昼,而实际上我们只看到稀疏的星光。”
-------恒星分布如灯,三盏灯于一室为白天(近看),远看如一点;三盏灯于一球场为浑天(近看),远看是三点;三盏灯于海里为星空(近看),远看不见点(光)。

作者:guanyi 2010/7/14 0:28:38 举报 TOP

14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我不相信宇宙是爆炸而来的,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差得太远,太远,应该说连百分之一的认识都没有,我们所看到的是宇宙的全部吗?宇宙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大?就由一点爆炸来的?宇宙真的是在膨胀?它的膨胀跟外围没有关系吗?我们连外面是什么都不了解,孤立的就认为这个就是宇宙的全部,太荒唐。宇宙是无限大的,是无边的,它的运动是整体相互关联的,全体天文学家老前辈:宇宙不可能就这么大,要先肯定我们看到的是宇宙的皮毛,什么叫无限大?承认宇宙是由一点爆炸而来的理论,会让人类认识宇宙走弯路的。

作者:雨声 2010/7/16 23:10:21 举报 TOP

15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引用科学网发表的文章:
--------------------------------------
[原创] 从生命的红 移到宇宙星系红移.直击红移的神祕性,它究竟能为我们揭开哪些重大的科学问题? [ 29 查看 / 1 回复 ]
返回列表  
    
发送短消息
UID4558 精华0 威望0 金币1 枚 活跃度-50 ℃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hcw6655

王汉成

组别新手上路
性别保密
积分0
帖子121
注册时间 2007-10-17
hcw6655  2010-07-28 16:55 |只看楼主 1# 字体大小: t T 举报 |
从生命的红 移到宇宙红移.红移是物质场衰变时普遍具有的特征光谱
高速氢原子辐射波长红移实验【或μ介子蓝移】都充分证明了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

摘要;
19世纪,星系红移的研究曾受到德西特静态宇宙模型的推动,星系速度-距离关系的发现,则成为宇宙膨胀的观测证据。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宇宙膨胀假说不仅可以解释哈勃定律,还能说明一系列观测到的现象,例如微波背景辐射和奥伯斯佯谬,但不能解释不相符红移。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红移的非速度本原的解释,例如,光子老化说,物理常数变化理论。有人还试图用不均匀宇宙模型、多重爆炸宇宙学等来说明偏离哈勃定律的不相符红移,然而这些都是假说,没有得到公认。21世纪,DNA相对论发展建全了爱因斯坦相对论体系,癌基因量子场模型慨念的建立象征着量子力学与经典场的和谐统一。将为所有的科学提供了基本的经典场论和量子场论观念。癌基因、病毒量子场衰变理论突破了生物与物理学难逾的界线。面对宏观宇宙红移与纵多设想。怎样才能帮助天体物理学家准确描述在宇宙演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量子引力场理论,这的确是DNA量子力学应尽的义务。宏观宇宙演化过程是和微观的原子核反应S-过程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微观的原子核反应过程控制着宏观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河外星系星体光谱红移己经是路人皆知的一种普通物理现象。然而在现实中却无真正完全理解它的人,现在红移定律又强扯上物理统一场运动规律,则更是闻所未闻。生命的红移与宇宙红移的类比,不就是细胞衰变时所特有的谱线吗?DNA蛋白质、之间的距离增大,细胞逐渐衰老  DNA专一性氢键光谱研究,DNA量子力学的深入发展,原子核物理学与分子核物理学的联手行动,从宇宙红移假说开刀, 无论是宇宙红移还是不相符红移,还是有关今天宇宙内部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的认识都是十分可靠的。

一、河外星系红移大小正比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宇宙红移是宇宙衰老的象征
光谱线为什么普遍会产生红移现象?现在一般学者都认为,红移现象是由于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传播可以看成是一种波动在传播,在物理学里,机械振动的声波在传播时,观测频率是与声源及测量者的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的,如果声源与测量者的相对运动是两者彼此靠近的,那么,测量者测到的声音频率比声源的频率要增加,即声音的频率会变高。声频蓝移。如果声源与测量者的相对运动是两者彼此分离的,那么,测量者测到的声音频率比声源的频率要减少,即声音的频率会变低。这就是红移现象就叫做声波多普勒效应。
既然声波具有这个效应,那么人们自然会想到,光不也是波动吗?光波在传播过程中当然也会有类似的多普勒效应。我们能够观测到光的红移现象,就是说明了光波存在多普勒效应。从各种河外星系普遍存在的红移现象来看,说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进一步我们还可以以此说明,宇宙的体积正在不断扩张,于是,红移现象就成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最好证明。在宇宙膨胀观念的指导下,哈勃根据多普勒效应和各种星体的红移量的大小,认为越是红移量大的星体,远离我们的速度也就越快,星体离我们的距离就越遥远。这中间星体距离和速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其比例常数就是哈勃常数,可以用D来表示。 哈勃常数的提出是天体物理的一个重要进步,它把测量天体的距离,同天体远离我们的运动速度联系起来了,而天体的运动速度又是同天体的光谱线红移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把我们对天体距离的测量方法完全改变了,人们只要测量天体的红移量就能够知道天体的运动速度,进而利用哈勃常数就可以计算出星体离我们的距离。最初是在分析遥远星体光谱时发现的,与地球上元素的特征光谱相比,人们发现,同一种元素的特征谱线都向低频端移动了一段距离。而且这是河外星系星体光谱普遍具有的一种现象,与我们的距离越是遥远的星体,红移现象就越是明显。

二、 生命红移衰变,DNA蛋白质、之间的距离增大,细胞逐渐衰老                    
人的细胞是有寿命的,细胞寿命随着生物生长的分化程度也会出现生命的红 移。正常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培养传代时,传代数为40~ 60代这种传代能力,表明细胞具有寿命。DNA在核蛋白中的数量以及它们与蛋白质结合的牢固性,这都是细胞寿命DNA的特征。经过研究表明,随细胞年龄、衰老程度的改变,大部分DNA转变为易活动的核蛋白体,甚至转变为自由状态。最能表示DNA时间特性的工作是前苏联学者关于核蛋白体的研究工作,他们借助于光谱化学分析发现在兔和鸡的肌肉的DNA、RNA它们在胚胎时期很多,并且与蛋白质牢固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在258亳微米处。出生以后随着动物生长的程度,复合体分解RNA也在消失。紫外吸收光谱最高峰则移向自由蛋白质所特有的长波方面275毫微米。DNA碱基的专一性氢电子紫外吸收光谱由蓝移现象而向吸收光谱红移现象发展。DNA分子吸收光谱红移现象表明DNA与蛋白质牢固结合的距离增大,细胞生命正在走向衰老。随着DNA碱基的专一性氢电子行为研究,量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DNA分子吸收光谱红移现象将表明生命逐渐衰老。

三、宇宙红移(衰变)说明宇宙结构是物理统一场结构
【宇宙场衰变红移模型图解】与【细胞衰变红移模型图解】共同显示出DNA物理统一场模型是物理学真正的统一场模型
⑴DNA物理统一场模型【细胞衰变红移模型图解】
                          
                                                                                      细胞衰变DNA专一性氢电子特征光谱向红移光谱发展
                                                                                                                ↑
                                                                                                                H±            
糖惯性动量减小← ±糖类、氨基酸干扰                                        ±糖类、邻近碱基干扰  
                            a2(结构蛋白+非组蛋白+HI组蛋白+组蛋白)+a1(磷酸+核苷碱基)
基因公式VD= 一  ──────────────────────────────                          
                                                                  R6                  ↓
                                                          生命红移DNA与蛋白质牢固结合的距离增大

⑵DNA物理统一场宇宙标准场模型 【宇宙场衰变红移模型图解】
                                                        
                                                                                          宇宙衰变恒星光谱线向红移发展(氢原子光谱变长)                
                                                                                                                        ↑
                                                                                                                      H+            
惯性环绕动量减小  ←  +恒星、彗星环绕星系动量            +卫星、行星环绕太阳系动量
                                    a2(超星系团+星系团+仙女座星云)+a1(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宇宙万有引力VD= 一  ──────────────────────────────                          
                                                                      R6            ↓
                                          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增大与银河系距离越遥远的星体,红移现象就越是明显

宇宙物理统一场标准模型是根据河外星系的红移大小正比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强相互作用,相对论时空观)

四、宇宙不稳定红移(衰变)
宇宙中的每一种物质都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有时会衰变或合成,变成另外的物质。物质无论是分裂或合成,都会产生能量。由两个氢原子合为一个氦原子,就叫核聚变,太阳就是依此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大家熟悉的原子弹、核电站则是利用铀元素裂变原理造成的,我们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根据原子核变化情况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核裂变、核聚变和核衰变。只要是物质统统都违背不了三种命运,也就是说它不是处于核聚变时就是处于核衰变之时。宏观宇宙演化过程是和微观的原子核反应S-过程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说微观的原子核反应过程控制着宏观宇宙的演化过程。宇宙演化是由著名的S过程-慢中子俘获过程所定;原子核俘获一个中子后就成为该元素的同位素(Z,A+1)。若(Z,A+1)核是稳定的,它将在这一状态停留,直至捕捉到另一中子为止。但是,如果(Z,A+1)核是β放射性的,那么,是捕捉另一中子还是β衰变,这要由两个过程的相对快慢来决定。若中子流很弱,(Z,A+1)核的中子俘获概率低于β衰变概率,则(Z,A+1)核先行β衰变,此即s-过程。也就是说宇宙红移衰变过程中也可放慢或穿插宇宙聚变。这也许是不相符红移最合理的一种解释吧。

五、宇宙红移(衰变)示意宇宙场之外亦可能有场外物质与其相互作用
不稳定的原子核在放射出粒子及能量后可变得较为稳定,这个过程称为衰变。这些粒子或能量 (后者以电磁波方式射出) 统称辐射。由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来的辐射可以是α粒子、β粒子、γ射线或中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该核素的原子核数目会逐渐减少。衰变至只剩下原来质量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该核素的半衰期。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其特定的半衰期,由几微秒到几百万年不等。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变为新核的现象.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原子核自发产生的变化,它是一个量子跃迁过程,它服从量子统计规律.对任何一个放射性核素,它发生衰变的精确时刻是不能预知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衰变的规律十分明确.若在dt时间间隔内发生核衰变的数目为dN,它必定正比于当时存在的原子核数目N,显然也正比于时间间隔dt 。宇宙红移(衰变)属于β衰变电磁波相互作用,宇宙场结构中,H介子与其它媒介物质通过交换场能量的一种方式,因此宇宙红移(衰变)将示意宇宙场之外亦可能有场外物质与其相互作用。

六、宇宙红移强有力的支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
无论是光波、声波,还是宇宙星系红移或是生命红移都强有力地支持,物质相对运动,如果彼此之间距离是分离的,那它就是红移,否则就是蓝移。实际上这就是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其整个理论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特异性光子、电子从低速领域进入高速领域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异现象,相对性理论也就会一目了然。物质相对运动光谱红移现象,恰好是从特异性光子、电子从高速领域衰变到低速领域时,所表现出来的同一种特异现象,相对性理论也同样会一目了然。仔细想一下,物质红移还是蓝移,是物质相对运动,彼此之间距离决定的,如果有时空观思想提升到高度这就是相对论。星系红移利用它来解释宇宙学,看来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一定的意义。或许能达到综合宇宙大爆炸模型及宇宙暴胀模型,形成为具有共同发展趋势的理想模型 。高速氢原子辐射波长红移实验【或μ介子蓝移】都充分证明了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

七、宇宙红移还将揭示恒星、彗星环绕星系惯性动量减小等特征,河外星系与银河系物质相对运动将产生诱导引力相互作用,它就是我们踏破铁蹄,要寻找的暗物质、暗能量。这一切重大发现都有源于DNA时空统一场模型是物理学真正统一场的发现与功劳。由于时间及超越本篇内容不便在此一一论述。

结束语;
宇宙的确在不同的尺度上,有着惊人的重复性结构。比如原子和银河系的类比,原子和中子星的类比,它们都在各个方面--比如半径、周期、振动等--展现出了十分相似的地方。宇宙在各个层次上展现出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分形宇宙"(FractalUniverse)模型。在它看来,哪怕是一个原子,也包含了整个宇宙的某些信息,是一个宇宙的"全息胚"。所谓的"分形",是混沌动力学里研究的一个饶有兴味的课题,它给我们展现了复杂结构是如何在不同的层面上一再重复。

目前,对原子核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了解是"多侧面"的由于核力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虽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些侧面成功描写了原子核结构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但都有各自的问题、困难和局限性,我们如何才能用真实简单的描述来说明原子核,以及宏观宇宙这些体系的性质及其运动规律呢?DNA相对论能让我们解开核力这个神秘面莎。DNA双螺旋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谱揭示了DNA、蛋白质微观水平上的分子结构特征,氢电子围绕DNA、蛋白质就象π介子围绕着质子、中子和电子围绕物质、电磁场一样,是一种最经典的引力场结构特征。DNA之所以形成这种特殊结构,在物质形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DNA两条链被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成一体,互相匹配,A与T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三个氢键。氢电子激发贯穿在整个生物学中。这个介子与π介子一样具有两大特点,能与外界能量(宇宙射线)产生激烈的核蜕变和使质子、中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说白了就是连接场与外界能量的媒介】。宇宙宏观时空结构同样有H介子围绕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相互作用引力场结构。现在宇宙红移(衰变)正在检验这种引力场结构性质,由于本人对宇宙学的认识十分肤浅,比如说吧,写这段宇宙红移(衰变)文章时还不知有不相符红移,引用著名的原子核S过程-慢中子俘获过程来描述宇宙,它一定会有S-过程,果然不出意料发现不相符红移。作者的旨意是通过本文,调动宇宙民间爱好者的兴趣,示意我们并不比他们差。

生命红移资料;
1948年 前苏联学者MahuπOB曾经研究了核蛋白的性质,他发现自由的核酸与蛋白质相结合时,紫外线吸收光谱的最高峰由262毫微米,而移到255毫微米,为了检查这一假设,使用了酶促合成与将己合成的产物进行酶促分解后,紫外线吸收光谱的最高峰则恢复到以前位置…. 。由于262毫微米最高峰决定腺嘌呤的结构。因此光谱的改变依赖于蛋白质与DNA结合的性质。在当时他不能领会,这里就是他伸手可及,就能证明生物量子存在的证据,而且是至今仍是最清楚最直接的证据。另外 苏联学者也借助于光谱分析发现在兔和鸡的肌肉的DNA、RNA它们在胚胎时期很多,并且与蛋白质牢固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表现在258亳微米处。出生以后随着动物生长的程度,复合体分解RNA也在消失。紫外吸收光谱最高峰则移向自由蛋白质所特有的长波方面275毫微米。DNA吸收光谱红移现象发生。表明细胞正在走向衰老。相反真核生物基因DNA时间介子发生激发运动形成为时间激子H+。生长细胞DNA时间介子由红移而趋向蓝移,癌细胞时间发生了逆转,重新回到它胚胎时的状况。真核生物基因DNA时间相对论于DNA时间介子从低速领域进入高速H+领域,DNA时间相对性理论也就会一目了然。真核生物基因DNA时间相对论于原核生物增加了DNA时间概念,更增加了我们对于时间概念新的认识。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TOP  
  

管奕廷

发送短消息
UID91722 精华0 威望0 金币0 枚 活跃度3472 ℃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帖子 guanyiting

管奕廷

组别新手上路
性别保密
积分0
帖子135
注册时间 2008-10-22
guanyiting  2010-07-28 21:20 |只看该用户 2# 字体大小: t T 举报 | 评分|

宏观体系------微观体系------整体生命体系------单个细胞体系-----都与氢原子有关,按印大中博士的形象话说的意思:我们身体的物质基础是太空中的“氢”,这也包括其它生命体。
因此,各类运动体系有科学的共通性、相似性和佐证性。  

作者:116.30.25.* 2010/7/28 21:44:50 举报 TOP

16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光的红移现象不能作为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它只能证明宇宙的膨胀现象,对于大爆炸理论我早就怀疑,对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你所提到的漂浮理论也好像解释不通呀

作者:124.238.241.* 2010/7/29 16:32:14 举报 TOP

17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目前大爆炸理论你们还退不翻,相对与其他的理论应该是最权威的

作者:我的星星 2010/7/31 1:40:04 举报 TOP

18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你们有没有听过爱因斯坦的滑线式理论?宇宙为什么膨胀,什么物质会有如此大的能量?我怀疑是暗能. 这的确推翻了目前所有的物理理论.

作者:119.141.209.* 2010/8/6 22:37:24 举报 TOP

19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上帖“光的红移现象不能作为大爆炸理论的直接证据,它只能证明宇宙的膨胀现象,对于大爆炸理论我早就怀疑,对宇宙是怎么形成的,你所提到的漂浮理论也好像解释不通呀 ”
“宇宙不是形成”!!!宇宙过去存在,现在存在,未来存在;只有各个时期宇宙物质运动状态不同,即宇宙中的星系、星体、天体碎粒、微观粒子等多少、大小、速度、温度等等不同、变化和演化,而宇宙物质总量守恒、且永远守恒,宇宙物质(物体)运动、且永远不断运动。

----《飘浮论》作者

作者:guanyi 2010/8/22 17:57:03 举报 TOP

20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宇宙-----即太空任何一点的: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它们的内涵及其外延;横为面纵为史,一切的上古历史、现在平展和未来演化。
“磁体飘浮运动效应”是宇宙运动的核心,或称是宇宙运动的核心要素之一!

作者:guanyi 2010/8/22 19:53:46 举报 TOP

21 回复:   用天体年龄证伪宇宙大爆炸----请永远保留

我同意,什么大爆炸产生宇宙,乱说

作者:雨声 2010/9/5 14:39:14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2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