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精品]
回复 7 浏览 3249 
1 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在中国的神话中,月亮上有两个中国人,嫦娥和吴刚,还有一只小兔子。

    在世界月球命名委员会的月球地图上,环形山、月海都以对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文化巨匠的名字命名。其中有科学家阿基米德、哥白尼、门捷列夫、巴甫洛夫等,还有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等。阿基米德就是那位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老人,哥白尼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所以,他们的环形山是月球上最高、最亮的。

    在这些伟人中,有5位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们是:

    石申———战国中期天文学家,他和楚人甘德合作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著有《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叫石申山。

    张衡———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是东汉“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他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首次引用了岁差,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他创制和改进了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编撰了14种天文历法著作。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万户———明代科学家,世界上载人火箭的先驱。万户在座椅上捆绑了47支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令人点火,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他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路。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这些伟大的科学文化巨匠,他们是不朽的。

上一篇: 天文馆专家:北京市民今晚整夜可看流星雨
下一篇: 发现号宇航员飞抵佛罗里达开始进行发射演练
作者:58.62.208.* 2007/10/9 12:38:09 | [已有7人回复]回复楼主 举报 TOP

2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看到这5名中国古人的名字后,真为现代的中国科学家感到汗颜.....

作者:江南·修灵 2009/4/26 8:47:25 举报 TOP

3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我也是这么认为,
脑满肠油的人很多

作者:219.141.112.* 2009/4/29 22:49:33 举报 TOP

4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dddddddddddddddd

作者:114.241.139.* 2009/5/25 14:51:57 举报 TOP

5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我也想成为月亮上的中国人,呵呵,不知道有没有机会

作者:123.115.49.* 2009/5/30 10:17:11 举报 TOP

6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那个不想啊?

作者:113.141.27.* 2009/7/17 20:57:27 举报 TOP

7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我不想当山,当海多好!

作者:125.69.30.* 2009/7/23 21:53:14 举报 TOP

8 回复:月亮上有一群人:5+2=7个中国人

这些前辈真了不起,希望偶们在他们的基础上对宇宙了解更多!!!!!!!!

作者:太白金星 2009/7/27 15:30:24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8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