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退出地球
回复 12 浏览 5542 
1 《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退出地球

    美国科学作家、亚利桑那大学新闻学副教授艾伦·韦斯曼的新作——《没有我们的世界》甫一问世,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以“突然有一天,人类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为假设,在书中描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未来世界。
    
    这是一次极富想象力的思想实验。它提醒我们:地球是美丽的!如果没有了人类,这个星球仍将继续运转很多时光;但我们丢弃在地球上的核废料和塑料袋,在很久之后仍将是有毒残留!事实上,我们有更多必须停止掠夺地球和过度消耗资源的理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将创造一个没有人类的地球。
    
把人“敲除”
    
    □钟扬  耿宇鹏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中,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技术已逐渐成为验证基因功能的一种常规手段。就科学方法论而言,将某个成分从系统中去除(“敲除”)后观测系统的响应,可以有效探究该成分的作用或评估其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力,进而做出合理推断。例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就发现在线虫孵化期敲除一个称为daf-2的基因,线虫寿命可以延长2倍,从而为确定该基因及相关通路具有延长线虫寿命的功能提供了关键证据。那么,如果从地球生命系统中敲除我们自认为最重要的成分——人类,地球将会怎样?
    
    《没有我们的世界》向我们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人类敲除”的思想实验。作者艾伦·韦斯曼认为,从人类消失那一刻起,地球生物圈中大多数物种的命运轨迹会立即改变,地球表面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换言之,目前生物圈的面貌、秩序和前途似乎完全由其中一个成员(人类)懵懵懂懂的意志所决定。
    
    既然是思想实验,而非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幻想,就必须像真实的生物学研究一样来进行不同尺度的实验观测。在“没有战争的世界”这一章节中,作者对一个人类战争的意外产物——朝鲜半岛非军事区(Demilitarized Zone,DMZ)进行了案例分析。根据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划定的位于朝鲜和韩国之间的非军事区已有50年无人居住。这条4公里宽、243公里长的带状区域尽管地雷密布,现在却是拥有1亿人口的朝鲜半岛上野生动植物最安全的避难所,保留有其他地方已高度濒危甚至绝迹的珍稀物种。而一旦没有了人类的干预,千百年来一直耕种的稻田很快就恢复成自然湿地,成为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天堂。虽然如此之小的非军事区尚不足以保护更多的生物(如大型动物),但该区域无疑已成为“人类敲除”实验最鲜活的样地。
    
    艾伦·韦斯曼不满足于旅美韩国学者在《科学》上发表的文章,也没有直接照搬其他权威学者(包括“生物多样性”科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的综合评述,而是亲自考察了朝鲜半岛上包括非军事区在内的一些不同程度上保持原貌的生态系统,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顺便说一句,全书除正文部分的条分缕析外,还提供了包括80多本专著和220多篇论文的参考文献目录,其中不乏在《科学》、《自然》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等顶尖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这无疑增强了书中材料与论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或问,像“人类敲除”这类极端实验的现实意义何在?实际上,《没有我们的世界》所传达的理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读完“永不消逝的聚合物”一章,你一定会对塑料袋几乎“永垂不朽”的命运印象深刻。下次到超市购物时,你也许就会考虑带上一只布袋。正是这些点滴小处的积累,才有可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荡涤人类头脑中的自私和贪婪,从而努力避免“人类敲除”在地球上真正上演。
    
三只眼睛看世界
    
    □卞毓麟
    
    人们常说:“小说是窗口,而不是景点。”《没有我们的世界》虽非小说,但我还是要说:“这本奇特的书既是窗口,又是景点。”通过它,你看见了今天的世界,更看见了一个人类不复存在的未来世界,看到了众多亦幻亦真的奇特景点。
    
    本书作者艾伦·韦斯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开阔的视野,令人想起80多年前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对罗曼·罗兰的评论:“他的目光总是注视着远方,盯着无形的未来。”20世纪中后期,人们对科学技术之社会影响的关注与日俱增。这时,出现了一些不同凡响的科学作家,他们因对人类行为的深刻洞察力及其作品的高度可读性而饮誉全球。例如,蕾切尔·卡逊和卡尔·萨根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蕾切尔·卡逊(1907~1964年)是美国生物学家和环境科学家。1962年,她的名著《寂静的春天》问世时,“环境”一词尚未进入世界各国的公共政策。卡逊在书中告诫公众,不要听信工业家和化学家的夸张宣传,以为杀虫剂有百利而无一害——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导致了杀虫剂的滥用。卡逊的警告引来了相关利益集团的憎恨和报复。前农业部长艾兹拉·本森甚至在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中写道:“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并荒谬地自我作答:“她可能是一个共产主义者。”
    
    然而,正如剑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汤佩所言:“在英国,虽然我们在危险的旅途上不像美国走得那么远,潜在的危险却是同样的。这个威胁是怎样形成的?主要是因为无知、贫乏的基础研究和缺乏公共意识。蕾切尔·卡逊小姐的书将为这一切搬开最后的绊脚石。”诚哉斯言!今年适逢卡逊百年诞辰,人们仍在深深地怀念她。
    
    卡尔·萨根(1934~1996年)是美国的一流天文学家,又是顶级的科普大师。他的13集大型科学电视系列片《宇宙》,在20世纪80年代初问世后,迅速红遍五大洲。萨根首创的著名语汇“暗淡蓝点”,如今已进入各种语言文字,它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他的《暗淡蓝点》一书也成了科普经典,其主题是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
    
    萨根善于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极其重要的问题上。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带头提出了“核冬天”的概念。其合作者、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理查德·特科盛赞萨根“是一个有道德、有良心并且乐于应对最难缠的教条的人”。对于限制核武器和遏止核战争而言,“核冬天”理论确实功不可没。
    
    人们对萨根充满着崇敬之情。美国的《每日新闻》曾作评论:“萨根是天文学家,他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探索星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从《没有我们的世界》可以看出,作者韦斯曼也是一个长着三只眼睛的人。他关注历史,关注当前,也关注未来。他是一个新闻记者,但记者决不只是他的谋生手段和职业。他是在用记者的眼,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注视人类,注视人类的这个世界。他这本书的题目是“没有我们的世界”,而他的课堂则是有着我们的整个世界。到处都会有人读这本书,其影响眼下已经端倪初露。
    
    《没有我们的世界》这本书,使艾伦·韦斯曼比以前更有名了。看来,他也像蕾切尔·卡逊、卡尔·萨根那样善于思考大问题。自不待言,人类文明的进步,非常需要有更多高瞻远瞩的人,需要有更多既长着“三只眼睛”又恭身笃行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
    
期待优秀的科学记者
    
    □缪其浩
    
    《没有我们的世界》对于我们今天还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怎样对待环境和资源,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
    
    除此以外,作者还激发起了一些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比如他对过去类似于公理、因而不需要证明的理念和认识提出了挑战。比如说人在世界上的地位,人是不是最伟大的物种?大家都讲人道主义,人道主义的前提就是人类是最伟大最重要的,没有人怀疑诸如“人是万物之灵”这些话。虽然物理学和天文学早就告诉我们,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看,在整个宇宙中间人类其实是很渺小的,但是本书作者对多少万年后生动的描述,还是令我们感到震撼。人类的活动,我们对地球做的那么多事情,我们一直称之为文明,我们自以为这是很伟大、很正义的事情,究竟应该怎么来看。我并不认为,看了他的书就否定我们过去的认识,但是值得我们从根本上来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对环保、资源这些问题,在他以前也有很多作者已经写了不少好书,比如像《寂静的春天》。但是这本书可能又往前走了一步,通过具象的情景,让我们对人类自身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个还有许多人挨饿、还有太多现实问题的世界,我们该不该来想这些似乎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一读这本书马上就想起了温总理不久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那首“仰望星空”的诗,仰望星空其实并不是空幻,这是认识升华的途径,更是创新的一种文化前提。我们不能指望每一次仰望星空都创造出新东西,这个既不可能,也并不是仰望星空本来的含义。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仰望星空的人,大家都只关心眼前,不会深层思考,不敢挑战“公理”,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原创力。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记者,我注意到很多类似好书的作者都是记者:《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是记者;写《第三次浪潮》的托夫勒也是记者,有意思的是托夫勒这位在美国读英文专业的记者,他的多部作品对科技革命在全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有非常优秀的记者,他们让社会知道了焦裕禄和小岗村,推动了社会进步。但是我们似乎缺少好的科技记者,在平面报道科学技术成就以外很少看到能够让读者看透科学、促使人们思考的力作。这可能与我们的教育有关,从小到大文理分科。
    
    最近看到一个材料,关于美国培养出许多优秀科技记者的纽约大学新闻学院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SHERP)项目,有一些新的启发,这个硕士项目大部分招收理工专业的本科生,再进行密集的新闻知识学习和工作训练,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讲文章怎么写,而是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大量阅读资料甚至专业学术著作,特别是要采访各种观点的专家和非专家,挖掘出新闻价值,既保证了在科学性上不出错,又让读者想读,也看得懂。科普是科学家的职责之一,记者无法代替他们的角色;然而记者在大众和科技之间建立桥梁,也有其特殊的价值,这也是科技人员难以取代的。当年读大学时有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讲,媒体和科普读物上关于相对论的说法百分之九十有误,令我印象深刻,当然现在情况可能大不一样了。期待我们中国的记者也能够写出像《没有我们的世界》这样有震撼力的作品。
    
    《没有我们的世界》视角非常独特。作者从一个不可能也不存在的命题出发,来描述我们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非常引人入胜。坦率地讲,我就没有想到从这个角度来阐述人类对生态的危害。
    
    事实上,作者并非暗示大家要为人类的突然消失而焦虑,而是希望把这个假设作为切入点,来审视我们的地球。随着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发生,许多人可能会想,我们不会有什么乐观的未来了。韦斯曼的观点是:人类要想作为当前生态系统的一份子继续留下来,就要更多地注重保持生态平衡。因为许多人类生产的废料和污染物甚至到地球消亡时都不会消失。通过观察没有人类的世界中发生的林林总总,我们可以从独特的角度来审视眼下的世界在往何处发展。
    
    ——杨雄里
    
艾伦·韦斯曼
    
    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他的报道在《哈珀斯》、《纽约时报杂志》、《大西洋月刊》、《发现》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等地方发表或播报。他曾是《洛杉矶时报杂志》的特约编辑,现任资深出品人,并在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国际新闻学课程,他还是美国国家广播电台和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的主持人。

上一篇: 美天文学家推测 外星人存在并且与人类相似
下一篇: 年终报道:2007年世界太空探索大事回眸
作者:aymi 2007/12/9 15:41:27 | [已有12人回复]回复楼主 举报 TOP

2 回复:《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退出地球

?????

作者:218.19.98.* 2021/1/23 17:01:14 举报 TOP

3 回复:《没有我们的世界》:如果人类退出地球

???

作者:aymi 2022/3/25 23:05:30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3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