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Aymi乐园

知乎 微博 小红书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beta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郭吧 > 郭氏根祖在太原阳曲县 [精品]
回复 1 浏览 3877 
1 郭氏根祖在太原阳曲县

郭氏根祖在太原阳曲县
——李成喜  张志荣
一、阳曲县建置沿革及汉、隋、唐之汾阳县均在今阳曲县
阳曲县春秋前为祁氏之田,到春秋时设晋盂邑。晋顷公十二年(-514),祁奚之孙祁盈触法,大夫魏献子(舒)治理政务,分祁氏之田为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等七邑。盂邑,邑址在今阳曲县大盂一带,盂丙为盂大夫。战国时为狼孟县,属赵邑,地址在今黄寨镇黄寨村东狼孟城遗址(遗址尚存)。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郡统县,置狼孟县,隶属太原郡。西汉复置盂县。汉初,以太原郡21县和雁门郡辖县改置韩国,后改为代国。文帝刘恒二年(-178)分代国为代、太原两国。当时在阳曲县地置狼孟、盂、汾阳三县地(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汉武帝元鼎三年(-114) 废除代国置阳曲县,隶太原郡。狼孟县(今黄寨)、盂县(今大盂)、汾阳县(今北小店乡境内),均隶属于并州刺史部太原郡(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新莽时改狼孟县为狼调县。东汉建武二年(26),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建武十四年(38),废太原国复置太原郡。期间,废汾阳县。狼调县、盂县先后属太原国、太原郡。汉末,建安二十年(215),曹操迁阳曲县民于今阳曲古城一带新置阳曲县,与狼调县、盂县同属太原郡。西晋泰始元年(265),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太康五年(284),复置太原郡。阳曲县、狼调县、盂县同属之。东晋废盂县,改狼调县为狼孟县。北魏废狼孟县并入阳曲县,隶属肆州永安郡。北周时改属肆州雁门郡。 隋唐两代阳曲县境内分合频繁。隋开皇初年,文帝以姓杨恶其曲名,改阳曲县为阳直县,十六年(596)更名为汾阳县,并分置盂县。大业初又废盂县并入汾阳县,大业末改汾阳为阳直县,移治木井城,(今东黄水镇故县村)。义宁(618)初,分阳直县地在今县境凌井店一带置抚城县。阳直县、抚城县同属太原郡。唐武德初,改抚城县为乌河县。三年(620),分阳直县地置汾阳县(县址今东黄水镇故县村)(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七年(624),废阳直县,改汾阳县为阳曲县,并在今东黄水镇西、南、北洛阴村一带分置洛阴县。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将州、县加以并省,乌河县并入盂县(今盂县),洛阴县并入阳曲县。六年(632),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一带苏农部落少数民族内迁,置燕然县。八年(634),侨置于阳曲境内,十七年(643)并入阳曲县。自此,县境统称阳曲县。唐初属并州太原郡,开元十一年(723)随太原郡改府属太原府。
二、郭氏根祖在阳曲是历史定论勿容置疑
1、国史为佐,二十五史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徙颍川”。2、碑石为证。①西安市碑林博物院《郭公庙碑铭》载:“其先蓋出周之虢叔,虢或爲郭,因而氏焉。代爲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意`生孟儒爲馮翊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此碑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郭子仪父祁国公郭敬之撰文并书法的。②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郭公庙碑铭》。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昔申伯翰周,降神于維岳,仲父匡晉,演慶於筮淮,而猶見美詩人,騰芳史冊。豈比夫神明積高之壤,百二懸隔之都,三峰發地而削成,九派浮天而噴激。炳靈毓粹,奕葉生賢,括宇宙而稟和,總山河而蘊秀,莫與京者其爲郭宗乎!其先蓋出周之虢叔,虢或爲郭,因而氏焉。代爲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德,生孟儒,爲馮翊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後轉徙于華山之下,故一族今爲華州鄭縣人”。③今汾阳县唐高宗麟德元年《唐故上大都督都尉郭府君之碑碣并序》载:“自姜女原履迹,乃誕隆周,王季君臨,愛生虢叔,褒稱郭氏,命翼宗周,表望太原,建社陽曲。”3、史书为鉴。①自虢序后郭氏后人代出阳曲,《三国志》二十卷郭淮传记,郭淮阳曲人,封阳曲侯。其孙郭正,封汾阳子。《郭氏族谱》记,郭子仪子郭曜封为太原郡公,孙郭钅从  袭封太原郡公、重孙郭仲文也袭封太原郡公等都是因其得姓地为太原郡而封的。以郡而言,阳曲历代均为太原郡管辖,且汉、隋、唐三次称汾阳,按历史贯例,外臣封王封侯都以其祖籍地或得姓地而封,阳曲为郭氏得姓地,因其古称汾阳,故而唐代宗才封郭子仪为汾阳王。又因阳曲历代属太原郡所辖,故其子孙被袭封太原郡公,由此可见郭子仪祖籍为今山西太原阳曲县。②四川遂宁市《郭氏宗谱》为宋淳熙元年郭禧元撰序,有范仲淹、寇准、文颜博、欧阳修、吕蒙正等撰写的序记,还有元、明、清、民国各代续修的谱序,其序载:“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在虞、郑之间,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 这段文字明确地将这支郭氏来历记载下来,也明确地阐明本支郭氏是经周天子敕封的郭氏正宗后裔。此谱为郭子仪后裔撰写的本族宗谱,其记载出自山西太原阳曲县。③华县郭子仪研究会编印出版的《郭子仪与陕西华县》,书中第七页写到:“郭子仪的先祖,向上可以追朔到周朝的创始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叔被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分封于东虢,周平王时东虢为郑国所灭,虢叔的裔孙序被封于阳曲,号为`郭公’,因“虢”与“郭”音近,转`虢’为`郭’。序的后裔,遂以`郭’为姓。因阳曲历代属太原郡,郭氏遂为太原著姓。又因阳曲一带古称汾阳,故郭子仪在封为郡王时,以其得姓地冠以名号,而称汾阳郡王”。
史实资料表明,历史上的“虢”为封分地概念,由于“虢”国先后被灭,国灭则民亡。楚庄王根据当时“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社会制度指责周平王,故而平王迫于楚庄王的淫威,不得已寻找召集虢国逃散的后裔,以“序”为代表,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相当于国家的红头文件,故阳曲为郭氏的得姓开宗之地。二十五史是根据国家历史档案编纂的朝廷官书,史实资料证实郭氏根祖在阳曲,勿容置疑。
三、阳曲县现留存的郭氏文化遗产
阳曲县今天仍是郭氏分布较广、发展繁衍的重要县区,历代遗存的郭氏活动遗址遗迹非常丰富,高村乡北社村明代重修的郭家堡,虽经数百年的风雨,仍屹立在村东。刻有“郭家堡”堡名的明代碑碣仍嵌在堡门上方,村中郭郡马家的倚门、庭院、饮马槽等基本保存完好。村北的郡马坟地上部份虽于文革其间损毁,但地下部份保存完好。泥屯白家社郭郡马(配明宁化王第四女)祠堂留下的二幅郭姓神轴和出土的《明诰封巫乡君郭门朱氏墓志铭》及至今保存尚好。阳曲县东南窊村还保存有郭氏宗祠、郭氏谍谱,大盂有郭家庄,高村乡南社村郭函被清康熙皇帝敕封“为大乘教教宗”并赐圣旨、玉印、护教楼,降妖龙爪木制的法板,还留存有始建于隋唐时期天王寺的偏殿五龙圣母洞、湖广推官郭公神道碑、神庙戏台、郭公上马石等。古汾阳(东黄水镇故县村)木井城的城堡仍依稀可见,木井(尚家井)至今保存完好。
四、古今汾阳和郭子仪封汾阳王之史
今阳曲在汉、隋、唐三次称谓汾阳。今汾阳在汉、隋、唐三朝叫兹氏、 隰城、西河。到明万历二十三年才改曰汾阳县。这两个汾阳县差别很大,在地理位置上,前汾阳在太原北,历代均为太原郡。后汾阳在太原南,隋后为西河郡。两地相隔三四百里。在时间上,阳曲第一次析置汾阳县在汉文帝刘恒二年(-178)刘恒分代国为代、太原两国,阳曲县为太原国,辖地内置狼孟、盂、汾阳三县。第二次析置汾阳县在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第三次是唐武德三年(620年)。而今汾阳县是明代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由西河县改为汾阳县的,两个汾阳县设置时间至少相隔975年。如果从汉、隋时阳曲也叫汾阳算起,就相差两千多年了。因此,三国时曹魏大将郭淮被封阳曲侯。其子郭统继袭阳曲侯。孙郭正于咸熙二年(265年)(由于当时阳曲析置汾阳县)被封汾阳子。公元762年唐王朝为“再造唐室”的郭子仪封爵,只能封在当朝的汾阳县(即今阳曲县),不可能有先见之明封在975年后明万历年间在吕梁山东麓设置的汾阳县。郭子仪封为郡王,为什么要在前面加汾阳二字呢?唐时除皇室外,“凡所封邑,必取得姓地”(见《李涪刊误》下),郭子仪先祖是阳曲,《新唐书》记载:“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郭氏得姓于阳曲,而阳曲在汉、隋、唐三度称谓汾阳,故郭子仪封王前面加以汾阳二字。所以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以为氏”这一郭氏得姓于阳曲的史实和今阳曲县地三次析置汾阳,故而把郭淮、郭统封为阳曲侯、把郭正封为汾阳子、郭子仪封为汾阳王,两者记载是完全一致的。陕西省华县编的《郭子仪与陕西华县》,书中第四十六页写到:“郭子仪因功勋卓著,而被唐王朝封为汾阳郡王。他封王为什么称`汾阳’呢?许多人以为是将今山西汾阳县封给郭子仪占地为王,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公元762年,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郡王是一种爵位。唐时,爵位共分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九等。郡王是二等爵位,因为一等爵位亲王只有皇子才能授予,因而郡王是皇族之外文武大臣的最高荣誉。郭子仪封为郡王,而冠以`汾阳’名号是因为当时封爵名号,多以本人祖先得姓之地名冠名。天下所有郭氏都得姓于虢叔,虢叔裔孙序受封于阳曲。`虢’音转为`郭’,因此郭氏得姓之地为阳曲,阳曲西汉时曾内设汾阳县。汾阳县名在阳曲时兴时废,郭子仪封王以`汾阳’王就是以郭氏得姓之地古称汾阳而命名。今山西汾阳在唐时属汾州治称西河县,明朝万历年才改西河为汾阳。从史可知,太原北的汾阳,即今阳曲是郭氏之宗源地。郭子仪先祖所在地。

上一篇: 郭氏之根
下一篇: 明炎黄之远志 宗华夏之荣光——明宗网•郭姓
作者:61.134.218.* 2008/9/9 21:48:21 | 举报 | [已有1个回帖] 回复楼主

2 回复:郭氏根祖在太原阳曲县

朋友:先父早年酷爱书法,收集了一批较珍贵的字帖,其中就有<郭公神道碑>,是在道光三年装订的.不知那位有鉴赏能力.

作者:222.129.179.* 2008/11/9 15:12:11 | 举报

共有帖子2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你当前是匿名回帖  登录
验证码: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