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Aymi乐园

知乎 微博 小红书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beta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郭吧 > 寄语郭应聘公江苏后裔族人共勉\\莆阳郭养法 [精品]
回复 2 浏览 3051 
1 寄语郭应聘公江苏后裔族人共勉\\莆阳郭养法

我莆阳郭氏是福建郭氏的重要一支,我莆阳郭氏族人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与闻名于世的先祖美德,其中《魏塘双阙》《三孝子——郭义重孝节、郭道卿郭佐卿孝友、郭廷炜孝子》道德故事流传八百多年,孕育后人、光宗耀祖、永不逊色。

  我莆阳郭氏所拥有的《郭氏世庆誌》《郭氏续世庆志》,现由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珍藏。我有幸于一九九二年复印此志,经十八年考研,受益匪浅。其真实、珍贵、可信、可研性是国内外馆藏或民间流传的郭氏谱牒资料中无可攀比的最早善本。

  其真实性在于:经考原誌(志)一百二十四页,今善本尚存一百零二页,缺二十二页。即标明“郭氏世庆誌”字样原五十一页,今四十页,缺十一页;而标明“郭氏续世庆志”原六十九页,今五十八,亦缺十一页;无标明字样四页。细考《郭氏世庆誌》由入闽始祖郭嵩第二十二世孙宋元郭廷炜首篡,其五世孙明郭应聘删除“《郭氏世庆誌》世系”章节前十一页而篡,疑所删内容为郭嵩之前先祖实录及跋、序等;而《郭氏续世庆志》所缺之十一页,恰是“宗系”章节前十一页,疑郭应聘次子郭良翰订梓时所删,其内容尚未知晓。通阅善本始末,字里行间流露出三先贤力行探研自身源流中,极度关注郭嵩身世与先祖,以至郭廷炜寻到长乐自称郭子仪后裔的布衣郭镗教授、郭应聘向长乐陈省查对郭氏旧谱时,都无法界定自己是郭子仪第几代孙?疑这就是三先贤篡修本志中所删除的内容之故,这也正是我们后人正在关注自己源流真实性的魅力之处。

  其珍贵性在于:经考《郭氏续世庆志》宗法议,有“闽始祖嵩公三十世孙参赞机务南京兵部尚书郭应聘  篡      不肖男良翰订梓”,拟是郭良翰书迹。

  其可信性在于:经考无标明字样的四页,由原藏者——我的从伯郭嗣芳所书,内容是撰补郭良翰公以来至清末我家族先贤科举名录与事迹。

  其可研性在于:经考《郭氏续世庆志》代迁考,首次出现我先祖郭齎之名,即“陈公省答应聘书。。。。。。则公始祖嵩公自敝邑入莆可无疑也查郭坑原著郭姓今亦式微由唐历宋遗谱见据今其子孙自齎上阅又的可据者。。。。。。”。如今,福建最早的郭氏墓就是郭齎陵墓,其墓碑所具西亚风格、石文武官、石马、石羊、石虎胜于闽王王审知陵墓,令人肃然起敬!由此,作为郭子仪的后人,我们要从历史的光辉又残酷现实中,研究郭子仪的思想信仰、行为谦卑、与神谋远虑。郭子仪的岳父王守一是唐玄宗的战友、内兄,但被玄宗赐死屈冤;此外郭子仪还饱受父亲郭敬之墓被掘的屈辱;再回想先祖郭齎陵墓犹存而无谱志记载,说明了郭子仪的思想信仰很值得我们后人研究。(详见中华郭姓文化研究网专栏探研资料与族人共勉)

  今应郭应聘公江苏后裔族人之需,特将《郭氏世庆誌》《郭氏续世庆志》有关世系宗系原件照片寄上,并将我最近所编辑有关郭应聘世系之电子版本附上,供族人共享。

  最后,寄语族人以先祖郭廷炜、郭应聘、郭良翰三公致力探研族源之精神,进一步研究先祖郭子仪的思想信仰,以教育子孙造福社稷。

                                     2010年1月22日于皖南家中

上一篇: 卡特、郭子仪与鲁哀公:领导者形象坐标
下一篇: [寻根]台州郭氏
作者:117.69.162.* 2010/3/17 14:25:00 | 举报 | [已有2个回帖] 回复楼主

2 回复:寄语郭应聘公江苏后裔族人共勉\\\\\\\\莆阳郭养法

玄宗的爱妃——梅妃:原名江采蘋(?~765),福建莆田东华(今黄石江东村)人,该村的望族是郭姓家族,明朝时期出现一品大官——郭应聘。梅妃九岁能读《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因诗中有《采蘋》篇,她的父亲就给她取名“采蘋”。
  唐开元年间(713~741),高力士出使闽粤。当时,采蘋才十五岁,力士见她年轻貌美,选她入宫,得到玄宗的宠爱。她十分喜欢梅花,宫中回栏曲槛,都要种上几株,亭子也榜做“梅亭”。梅花开时,她天天在香雪海中赏花赋诗,留连忘返。玄宗见她酷爱梅花,戏称她为“梅妃”。她工文辞,常以谢道韫自比,写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璃杯》、《剪刀》、《绮窗》等赋,为宫中所传诵。
  时国家无事,玄宗常和兄弟们饮酒为乐,采蘋经常参与他们的宴饮。一次,玄宗和采蘋斗茶,笑着对他的兄弟们说:“这人是梅精哟!”并赠支白玉笛给她。她为大家跳支“惊鸿舞”,在座的人都连声叫好。玄宗说:“斗茶今又胜我矣!采蘋回答:“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玄宗听了,非常高兴。
  后来,杨太真进了宫,妒忌采蘋,她终于被迁至上阳东宫不许和玄宗见面。有一次,玄宗想起她,夜里派小太监把她召至翠华西阁,重叙旧情。突然,杨太真来了,玄宗把她藏在夹幕中间,太真找不到她,才生气地走了。
  采蘋幽居上阳,希望玄宗能幡然悔悟和她重温旧爱,想用重金请高力士求词人拟司马相如《长门赋》以感悟玄宗。力士骗她“无人解赋”,她就自己写了篇《楼东赋》:玉鉴尘生,凤奁香殄,懒蝉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飓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噫!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莆阳郭养法2月22日于福州家中)

作者:120.92.8.* 2011/2/22 9:48:17 | 举报

3 回复:寄语郭应聘公江苏后裔族人共勉\\\\\\\\莆阳郭养法

太真知道后,对玄宗说:“江妃庸贱,以庚词怨望,愿赐死!”玄宗默然。一天,外国贡使来,玄宗叫人封珍珠一斛,暗中送给采蘋,她辞不接受,写首诗托来人转给玄宗,诗里说: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明珠慰寂寥!
  玄宗见诗,十分伤感,诏令乐府谱成新声,曲名《一斛珠》。
  天宝十五(756)年,安禄山兵陷长安,玄宗逃往四川,采蘋守节不屈,死于乱兵之中。长安收复后,玄宗东归,派人寻她,不知所在。后于温泉池畔梅树下,掘得她的遗体,“裹以锦祠,盛以酒槽”,检视伤处,胁下刀痕宛然。玄宗悲恸,亲写诔文吊她。有太监进献她的画像,玄宗含悲题诗其上。诗写道:“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采蘋死后,莆人深情地怀念她,在她的故里东华村建浦口宫以为纪念。东华村有小阜在水中,形像鹅脰,相传就是她当年归骨的地方。
(莆阳郭养法2月22日于福州家中)

作者:120.92.8.* 2011/2/22 9:50:14 | 举报

共有帖子3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你当前是匿名回帖  登录
验证码: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