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Aymi乐园

知乎 微博 小红书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beta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郭吧 > [寻根]十八块儿锅
回复 3 浏览 2715 
1 [寻根]十八块儿锅

听我爷爷说我们是“十八块儿锅”其中的一块儿的后代。QQ1270132726

上一篇: 陕西郭姓
下一篇: 湖南郭姓名人
作者:125.44.125.* 2010/5/3 1:33:08 | 举报 | [已有3个回帖] 回复楼主

2 回复:[寻根]十八块儿锅

我也是啊,十八块儿锅

作者:123.15.57.* 2012/3/25 16:19:23 | 举报

3 回复:[寻根]十八块儿锅

成吉思汗的后裔“锅片申”  2010-07-27 00:07:35|  分类: 儒商文化概论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2006年10月,在有关部门进行的文物古建筑普查中,在山西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发现了一处颇具规模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以申家二十四院为主体,其中有明代的窑洞式民居,也有清代屋宇式民居,其雕刻精美,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二十四院由多个四合院、三合院、窑洞组成,被称为“棋盘二十四院”,现完整保存有七院古建筑。这种古朴典雅,不尚奢华的建筑风格,保留了晋东南民居的特点。所谓申家二十四院,就是潞商申家的大院。

2006年11月27日,几名游人正在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参观申氏棋盘二十四院的遗迹。中村申氏家族崛起于明代中叶,最盛时生意分布到全国十多个省。到明末清初时已成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家族。目前,申氏棋盘二十四院现完整保存有7院古建筑。

在中村申家的家谱中,明明写着他们是元末京官的后代,看来本无所争议。中村清代《申宅家部》、中村申氏《家谱》、潞城天贡村清代申氏《世谱》、平顺县安乐村《申氏族谱》等有关材料记载及口头传说,申氏祖先是潞城天贡人,原为元末明初时的京官,是个生养有18个儿子的大户人家,明代初年时因祸避难,将全家分散到各地居住。离别时将一口大锅砸成18块,每户携一块各自逃难,作为以后阖家团圆相认的凭证,所以称为“铁锅申”或“大锅申”。天贡申家的后代迁徙于上党地区各地,形成一个区域性家族。

所谓“锅片申”的典故,颇有深意,却又疑点重重:一个小小京官,何以有偌大的一个家族,有18个儿子?一个小小京官,何以非家破不能存活?另一块在沙河出土的墓碑,揭开了这个谜团。原来申家的先人是元代的皇族,并受封潞王王爵。

今邢台、邯郸一些县的村庄的申氏,说他们是“铜锅申”或“锅片申”,他们只知道祖上破釜而分宗,大多数人对其家族的详细情况是不清楚的。沙河市三王村清宣统三年(1911年)所立石碑揭示了申氏家族之秘,碑原在申氏祖坟,后移村中。碑正面刻“申氏祖茔”,背面刻“故元潞王太始祖璟公墓志铭”。墓志铭中说:申氏始祖璟公“为元皇裔,实小子王之从堂季父,而元顺帝同胞叔也,初封晋王,改封潞王,子十八:文秀、文端、文正、文美、文信、文平、文智、文惠、文法、文亮、文俊、文雅、文临、文翰、文简、文瑞、文宪、文义……即俗传所谓十八公是也……顺帝北行抵和林,元裔杀戮殆尽,公藩潞乃携眷避兵屯留,而绛州,为存宗嗣计,故改曰姓申,折铜锅十八块”。这才是申家的真实来历,他们是明朝死敌元朝的后裔,他们与在北方与大明争天下的蒙古人是同族,共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在明代,他们为避杀身之祸,只好隐姓埋名了。看来成吉思汗家族,不但有显赫的武功,经商也是行家里手。

申氏自明代中叶迁居中村后,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明末清初时其生意达到鼎盛,成为当地大富的豪商,族中名人、显贵代不绝续,商场、官场都很得意。申家定居于此后,先以种田谋生,后以制醋为业。其后经营贩盐、贩粮、铁业、丝绸业、布店等,起家后,还经营当铺、仓储、客栈等产业,逐步成为富甲一方的潞商,是个典型的商人家族。据村中老人们传说,申家当时有32多个字号,生意做到了全国二十多个省,是一个从事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家族性商家。在其商业的最盛时,月月开镖,“日进镖银千两”,富冠当地。申家的二十四院就是在其生意最兴盛时的产物。清代中期以后,由于潞商在事业上的逐渐萎缩,产业转移,至清末时申家家境衰落。申家的商业活动也经过了创业、鼎盛和衰落三个阶段。

在创业阶段,申家主要的经营项目有:

盐业。申家贩盐由河东贩回再卖出,当时申家将粮食、铁制品等商品用车队运至平阳,卖后买进食盐再运回屯积、转售牟取利润。中村现存申家盐店院一座,院内建有窑洞式的储盐设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当时中村农民曾在洞内挖土熬盐,解决生活用盐。

粮食贩运。在贩盐的同时,申家也进行粮食的贩运,主要是在河南和晋南地区。晋中祁县是明末清初时的著名的粮食集散地,河南中州的粮食就是通过泽州、潞州而运住晋中的。申家的粮食贸易主要是从河南和晋南进行转贩和储存,并在村中建造了粮食储存设施。村中原有申家的储粮窑洞2座,现仅存1座,每个洞深都达11米多。

丝绸铺。申家在明代初期时也曾贩过潞绸,并在河南洛阳、开封、杭州、苏州、陕西和平阳府开有潞绸店。现存申家丝布店1座,是当时做生意时的总店。

花店。村中现存花店院一座,院内有储存棉花和纺织的设施。

布店。申家的布匹生意主要是在洛阳贩运,转售晋中。

染坊。申家在中村现存染坊院一座,院落宽阔,是当时进行棉布染织活动的场所。

在申家鼎盛阶段,其经营项目有很大的拓展,从义贸易为主,转向兼营采矿、冶炼、制造业:

矿冶。长治有丰富的煤铁资源,申家在村东开的3座铁矿,现存1座。

铁业。据记载清乾嘉时申家在荫城拥有一半的店铺,其财力之雄厚,由此可见一斑。现在村中还保存有申家的铁铺院1座。

当铺。随着异地贩运贸易的日益活跃和商品经营资本的发展,申家将分离出来货币用于当铺,所以,清代时典当业成为申家从事的产业之一。村中现存当铺总号一座,在西安、临汾、河南、河北先后开设当铺共32家。现保存较好的有河北涉县河南店村晋丰当铺1座。

窑藏。窑指地窑或窑洞,用于储存粮食等物资。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地干燥,藏物不腐,土质坚硬,不易倒塌,山西富商多用地窖和窑洞藏其物资和货币。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曾这样记载:“三晋富家,藏粟数百万石,皆窑而封之。”《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五七记有:“晋省风俗俭约,民家多有储蓄。”申家的窑藏明末清初主要用于窑藏粮食、食盐、棉花等物资,清代中叶后多用于储存货币。中村现存有多处储物窑洞,其中有申家的金库1座。

酒坊。申家先做醋,后做酒,在村中现在还遗有酒坊一座。

客栈业。明清时期,由于潞商长途贩运,贸易频繁,客栈随之而兴。申家在村中开设的客栈主要用于接待外来客商和“进镖”的护卫人员。在村外开设的客栈主要用于在接待自己的员工和亲朋,有“出门不住旁人店”的说法。村中现存申家客栈3处,有歇马店等。

申家存留的文化遗存很多,除“申家二十四院”外,乾隆二十四年《建修关帝庙潞泽众商布施碑记》镌刻了参与集资的商人商号及其捐银数额,其中就有中村申家的捐助记录。(资料来源: http://hi.baidu.com/zhang5078/blog百度博客:中国潞商一空间)

作者:116.228.203.* 2013/3/14 1:48:29 | 举报

4 回复:[寻根]十八块儿锅

中华郭氏网中可查

作者:124.230.166.* 2013/3/29 18:08:28 | 举报

共有帖子4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你当前是匿名回帖  登录
验证码: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