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郭吧 > 晉江鈔岱郭氏源流考 [精品]
回复 0 浏览 3742 
1 晉江鈔岱郭氏源流考

  探討吾族族源,既是舊課題也是新課題。鑒於年代深遠,對於七百多年前始祖到底從何而來呢?明代十世立彥公也無可奈何曰:嘗有同宗氏稽吾祖之所由來,彥俯而愧者良久,既嘆終而實傷焉,因譜失於流寇,先人無所貽後也,本始之情缺也。當其時立彥公為吾族修譜時所碰到的困難可想而知,只根據詢族之於老輩,只知祖本光州固始,卜居此地至耳瘤公不知凡幾世,故老相傳,皆謂派自興化。按興化郭氏家譜則自汾陽王郭子儀長子曜公之孫嵩公,故居光州固始縣,唐懿宗咸通間隨王審知從弟王想避亂入閩,居福州新寧(今長樂)芝山,地名郭坑。後裔而入仙流、而入莆田、而折居泉郡、而入惠安。到底吾族派自何支呢?立彥說:皆不知。因此立彥公在【耳瘤公譜序】最後一句,聲明將所修之譜的遠祖之裔,則依附莆田譜圖。立彥此清楚的交代,明确告訴我們,吾族的族源是不明确的,有待查証。(見後面附件1 附件2)

  依照十世立彥公在【耳瘤公譜序】一文中所提出的線索,長沙、席煌兩位宗長進行了詳細深入的查究,親赴莆田查看了當地多村郭氏族譜,並獲得省郭氏族源研究中心郭養法宗長的支持,提供了省檔案館保存的全省最早(即元朝修的)郭氏族譜影印件以供參考。經過認真細緻的研究,抽絲剝繭般的逐世印証,可惜在莆田譜中卻無明确記載。唯一的線索,即二十三世(莆田七世)德增公次子瑤公,字爾旒,號大寶,配周氏。生於宋高宗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並於宋孝宗乾道年間(公元1165一1173年)由莆田魏塘遷入漳州南瀛,成為漳州汾陽派系始祖。瑤公在漳州蕃衍旺盛,恕不贅述。恰巧吾祖耳瘤(爾旒)據族譜記載也來自漳州,不過吾祖耳瘤傳吾族至今廿六世,生於宋咸淳己巳年(公元1269年)与瑤公年紀相差136年,因此可以肯定此耳瘤非彼爾旒。

  另一版本,即莆田郭紫于於公元1994年將吾祖耳瘤(爾旒)編入莆田譜時,同樣將耳瘤當作入閩二十三世瑤公,將瑤公之子數公指為真盛公,又將數公之子信公,當作耳瘤之孫安壽,將信公之子當作安壽公之子泰觀,並注明泰觀遷晉江金井。(見後面附件9)如此編排与吾族族譜完全不符,據吾族族譜記載:「二世真盛公長子記生公遷莆田」,並沒有泰觀由莆田遷鈔岱的記載。另據省檔案館保存的元朝郭氏族譜、以及西安譜、華安譜之記載:瑤公,諱仁靜,字大寶,號樂山。並沒有寫字爾旒。所以吾族派自興化之說,就真正無所依據了。參看【環球譜】(台灣編輯)將吾祖耳瘤編入郭子儀六子曖公派系,即鎔公後裔之第十六世;而將榴陽(流傳社)天德公編入第三十六世。此世系源自郭朝木1964年編的台灣基隆譜。由郭經農在1981年收錄於環球譜並聲稱此資料是劉炎得自日本某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大陸舊族譜,並經郭德安查証校對。(見後面附件10)實際情況天德在榴陽至今己傳二十五世,若再加上三十六世,合共六十一世,每世按二十五年計算,即表示鎔公在一千五百二十五年前(即公元472年)入閩。此時連郭子儀都末出世,郭子儀生於唐武后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環球譜此編排也与史實不符。

  殊不知流傳郭氏家譜記載:「元至元廿八年歲次辛卯(公元1291年)風狂浪湧,岸崩水田變為海,祠像屋宇悉付波神,譜籍亦蕩。有裔孫耳瘤、天德見皋州之南土高於潮,樂相率從徙其上。因得十二使公像,名斯土曰:『流傳』而建祠祀焉。元末羅兵寇之亂,相与避於海島。耳瘤遂往安海塔頭,天德公歸居於流傳。(見後面附件3)按流傳譜圖与吾族譜圖推算,天德在流傳至今傳廿五世,耳瘤傳吾族至今廿六世,証明耳瘤天德确是同一年代。只是天德早耳瘤九年出生,而遲耳瘤十二年卒,天德壽85 ,耳瘤壽63 。上述記載耳瘤、天德為流傳開基祖可深信不疑。

  看流傳十二使公祠堂(明永樂至天順年間五世孫漢先等始建祠、立像、修譜。)之對聯:

  祖始太原派入漳泉分二水
  裔蕃閩土流傳岱海總同源

  流傳、蔡埭(鈔岱)祖脈同源,同祖同宗的親睦之情溢於言表,而且用對聯銘記,世代相傳。鈔岱郭氏真正的宗親非流傳莫屬,吾族遠祖十二使公正确無誤。

  十二使公何許人也?

  十二使公諱淑,字里之,號覽溪,河南光州固始縣人。台灣郭清林宗長考漳州府誌,他的真名叫魚。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十二使公隨歸德將軍陳政入閩平亂。唐高宗朝,賊匪雷萬春、苗自成造反閩疆,官軍莫敵。歸德將軍陳政奉旨率二十萬兵征閩,因陳政在儀鳳二年病故,後由其子陳元光領軍平定叛亂,在垂拱年間(公元685一689年)奉旨置漳州府,成為開閩聖王,也是福建陳姓的開基祖。而十二使公則以柳營江(漳州九龍江主幹)作策源地,卜居龍溪郭埭即榴陽,成為榴陽始祖。生於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卒於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享壽七十三。成為福建開疆闢土之功臣,成為福建郭姓最早之開基祖。(見後面附件11)

  但是【環球譜】郭經南宗長撰寫的「十二使公源流研究」一文卻以陳元光家譜中陳元光近身將領名冊沒有十二使公之名,而否定當時隨陳政入閩有一個十二使公,並否定在郭子儀派系入閩之前有郭姓入閩。(見後面附件12)這里不能不指出的是陳政入閩率廿萬大軍平亂,其下屬有五十七姓之多。查漳州府誌,卻有郭魚其人。據台灣「郭氏源流考研究」一文有寫: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州時,將佐中郭益隨之入閩。又有「澎湖島郭氏家譜」載:始祖光州固始人郭淑翁,唐時隨陳元光入閩開漳州,家於龍溪郭埭鄉。(指榴陽)

  漳州府誌記載:「唐代初年,開漳聖王陳元光到達時,他的偏裨諸將之中有郭魚其人。」益与魚國語音相同,記載或有魚魯之誤也不足奇。據傳十二使公娶陳政之女為妻,卻非等閒之輩。既有生卒日期,也有明确墓地、墓碑為証,死後葬榴山荔枝林,坐乾向巽兼辰戍,墓碑刻有『唐郭十二使祖』此墓碑現仍保存在流傳老人會。不管郭益是否就是郭魚,卻可據以明瞭郭氏入閩之早,為這個家族在南方的興盛找到合理的注腳。

  郭子儀因唐中期平安史之亂,光復汾陽(山西省)有功,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唐肅宗封他為『汾陽郡王』其子孫後裔以此為榮,遂以『汾陽』為燈號,久而久之而成一派。其曾孫郭嵩偕叔鎔,在唐僖宗光啟年間(公元885一887年)隨王審知從弟王想避亂入閩。与十二使公於唐高宗總章二年隨陳政入閩平亂(公元669年)相差近220年。(見郭嵩入閩的歷史背景一文)【環球譜】又將十二使公指為鎔公後裔第六世聖訓,更加不可思議。

  世知流傳之為郭姓,而不知郭姓之有流傳。相傳汾陽之為郭祖,而難道郭祖只有汾陽?道理非常簡單,不可以以為汾陽大宗大派,郭子儀功高名震,而將全國郭姓納入汾陽派下。應知郭姓源頭有五六支派:即西虢、東虢、南虢、北虢、小虢,而後來相當一部分回回郭。郭姓的燈號有太原、馮翊、華蔭、汾陽四種,太原才真正是郭氏的發祥地。因此對十二使公妄下定論,加以否定是不确的。綜上所述,榴陽郭氏認定十二使公為其始祖,而吾祖耳瘤又來自榴陽,這樣吾族遠祖當然是十二使公而非子儀公,吾族屬『榴陽衍派』而非『汾陽衍派』。

  証據何在?

  <一>榴陽譜對於十二使公的記載,見於明天順戊寅年(公元1458年)長房五世孫漢先附前譜序一文。(見後面附件3)

  <二>吾祖耳瘤來自漳州榴陽之記載,見流傳譜長房五世孫漢先附前譜序一文,在序中並書有明天順戊寅年(1458年)五世孫漢先、協民、碩廷等為流傳修譜。明成化十五年己亥桂月五世孫碩廷敬述一文及附前譜分派圖。(公元1479年)(見後面附件4附件6)而吾族十世孫立彥之【晉江岱山郭氏家譜序】寫於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6年)在以上兩文六十七年以後,距榴陽修譜有八十八年之久。而立彥在此譜序中對吾族從何而來一無所知,在【耳瘤公譜序】一文中連耳瘤的年諱也一無所知。(見後面附件1附件2)

  <三>依據立彥公在【耳瘤公譜序】一文中說:故老相傳,吾族派自興化。但莆田譜對此毫無記載,而莆田新譜又明顯与吾族族譜不符,欲依而無法附。

  <四>吾族舊譜、新譜一致肯定耳瘤公來自漳州榴陽。據流傳譜記載,耳瘤与天德因元代辛卯年大水災後開拓流傳村,其後避亂於海島,耳瘤遂徙安海塔兜(塔頭)耳瘤徙塔頭之証明如下:

  (1)耳瘤公獨子真盛之墓,葬於塔頭劉家海仔左肩旁,坐癸丁兼子午分金,今呼「郭家墓」。(見吾族族譜世系圖一號頁,二世真盛篇)吾族族規其中一條規定:塔頭二世真盛公墳塋,每年值當者,定於清明前後,應宜到墓祭掃,不得推諉,違者公罰。

  (2)耳瘤公之女名長坦,嫁塔頭村孫懋夫為妻,生一子,名彥爵。(塔頭族譜為証)
由此看來,流傳譜的記載是真實而且可信的!

  <五>流傳長房五世孫漢先記述:元辛卯年,榴陽大水災,有裔孫耳瘤、天德見皋州之南土高於潮,樂相率從徙其上,名斯土曰:『流傳』因得十二使公像,而建祠祀焉。塑十二使公像祭祀是榴陽郭氏世代相傳的族俗貫例。

  (1)此事有宋代名臣文天祥所寫【榴陽郭氏世譜】跋一文為証:「世譜傳而不能以像傳,然茲己傳者先人勳業著於當時,道德鳴於一世,迺留其像与凡模容。雖盛不久失亦無譜之故也。郭氏譜存先像可傳千百世子孫,瞻先人之像,讀先人之譜,而不興仰止忘,未之有也!」(見吾族族譜譜頭第二篇)

  (2)吾族舊宗祠以至現在的新宗祠均塑十二使公像而祀之,証明吾族歷代崇敬始祖十二使公,証明吾族一貫沿習榴陽族例,一脈相承。

  <六>明嘉靖年間(公元1546年前)漳州郭氏(指榴陽)來認宗派後,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十一世培之公偕立彥之父奇澤還有主約宗長,率族眾下漳祭祖。此事流傳族譜有明确記載,祭祖當然祭十二使祖,有郭培之祭祖祭文為証。(吾族族譜譜頭第十六篇)(見後面附件7)

  <七>1685年清康熙乙丑歲,吾族皇清賜進士出身郭天錦,為流傳新建小宗修譜寫序。(見後面附件5)榴陽、岱陽關係密切可見一斑。

  <八>流傳十二使公廟對聯:

  『祖始太原派入漳泉分二水
  裔蕃閩土流傳岱海總同源』
  『甲第跨光州先世曾遺歌哭志
  宗盟聯岱海如今始遂本源心』

  這兩對聯清楚的道出流傳、岱海同祖同宗,血濃於水的親睦關係。

  而吾族新宗祠對聯書有:

  『肇於唐季興盛明初歷春秋六百
  源自固始蕃衍榴陽成支脈三千』

  同樣用對聯書出吾族始祖唐代十二使公來自固始,蕃衍榴陽 。

  <九>吾族族譜舊譜第一篇譜頭就是榴陽族譜序,証明前輩早己确認始祖是十二使公及耳瘤從何而來有了明确的答案。(見後面附件3 附件4)

  (1)十六世章雲公乾隆二十五年主持發動重建宗祠及修整族譜,在其【岱陽郭氏族譜誌】一文中寫明:「吾祖耳瘤在元之季,明之初自漳溪榴陽徙居晉水蔡埭。」

  (2)十八世齊庚公(玉繩)道光十五年在【岱陽郭氏族譜序】一文中也指出:「溯吾祖自漳移居以來。」

  (3)東石郭厝郭姓由吾族十二世朝鍚公(萬秋)所傳,在光緒三年吾族廿世鶴船(璘蟾)、育溥、慶和幫郭厝修譜,在譜序後面蓋有『榴陽衍派』及『岱郭流芳』兩個大印。此乃1877年距今119年,証明先輩早己肯定吾族屬『榴陽衍派』(見後面附件8)

  (4)吾族幾座祠堂,包括舊大宗祠、西份小宗祠、下厝郭氏宗祠,均無書『汾陽衍派』而下厝祠堂大門背面門眉之上明顯書有『榴陽傳芳』更加可以說明。

  (5)吾族各支派公廳或較早、較大的舊厝,沒一座寫過『汾陽衍派』至於後來新建房屋書刻『汾陽衍派』就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了。

  <十>吾族有別於錦湖郭氏,錦湖郭氏祖先世員公是榴陽天德從弟天惠公之孫,子貴公之子。照理是十二使公後裔,但於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入贅附馬曖公之後裔,因此自稱『汾陽世系』。但吾族沒有這種歷史,是真真正正十二使公後裔,因此不宜稱『汾陽衍派』。

  既然吾族是『榴陽衍派』,始祖是十二使公。為什麼卻有汾陽世系的記載,甚至懸掛『汾陽衍派』燈號呢?

  追溯『汾陽』在吾族的產生,最早出現在十世立彥公為吾族修譜時(嘉靖廿六年公元1546年)距今450年,當時所編的本支表字排行四言歌首八字:「祖肇汾陽,支分漳」,何以見得此輩份排行是立彥所編呢?

  (1)編修族譜最重要的結構是必須昭穆分明有序,因此修譜首先是編定輩序。

  (2)本支輩份排行由立彥的父親奇澤開始,在奇澤之前先輩的名字,沒有出現吾族昭穆字面的特點,即每個字都是一點一劃長起筆。在立彥之後,世代輩序完全沿用此四言歌命名,足以為証。

  從立彥公所寫【耳瘤公譜序】一文知道漳州榴陽在1546年之前就來蔡埭(今鈔岱)認宗派,只是立彥認定吾族派自興化,為郭子儀曾孫郭嵩的後裔,故認為漳州來認宗派也無所據,因而將吾族遠祖之裔則依附莆田譜圖,方有祖肇汾陽之觀念。但是七年後,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十一世培之公偕立彥之父奇澤還有主約宗長,率族眾下漳祭祖,轟轟烈烈。這就出現了吾族歷史上第一次混亂,究竟吾祖派自興化,抑或來自漳溪呢?

  其次『汾陽』的出現見十六世章雲公在【岱陽郭氏譜誌】一文中寫:「祖肇自光州固始縣,唐懿宗咸通間王審知節度使閩部從想,假令福州新寧縣(今長樂也),遠祖從想邂憑入閩,傳世蕃衍,或在泉或居漳,支分派別總不外為汾陽令公之裔。」時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距今236年。這樣寫法又一次造成族源的混亂,以為凡是姓郭,不論在什麼地方居住,都是汾陽世係(即汾陽衍派)。其實不然,按照一九九五年在漳州玉江村召開的福建郭氏族源研討會,閩南郭姓各村代表100多人參加,會議一致确認郭氏入閩兩大派:(一)十二使公派系(二)郭子儀汾陽派系。(見後面附件13)

  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必然導致上述對族源的認識模糊不清,在所難免。迨至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廿世鶴船等人幫東石郭厝修譜時,在郭厝譜序後面蓋上『榴陽衍派』及『岱郭流芳』兩個大印,才第一次向族人指出吾族是『榴陽衍派』至光緒三十年其子孝銘(馨書)再次為吾族修譜時,便將榴陽譜序編入吾族族譜譜頭第一篇,無論公譜或私譜均蓋上『榴陽衍派』之大印。(族譜注明: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冬十月錄前序)

  由於認識上根深蒂固,族中仍然懸掛『汾陽衍派』燈號,有些人甚至將『汾陽衍派』鏤刻於大門門眉之上。除了族人對郭氏源流認識不足外,大都是人跟人現象居多,不足為奇。令人遺憾的是如此富麗堂皇的新宗祠,於一九九三年落成並舉行了隆重的安龕進主及祭祖大典。先前那種莫衷一是,混亂不清的歷史再次重演:

  新宗祠正前三通門中門門眉鏤刻『汾陽衍派』四大字。

  新祠堂中三對柱聯書有:

  「郡誌四忠貞克紹汾陽世德
  天恩三存問肇傳岱海宗風」
  「汾陽衍派家聲遠
  岱水流芳世澤長」
  「汾陽世裔尚書門第恩榮家聲遠
  岱水支分三卿列榜詩禮芳澤長」

  新宗祠重建碑誌開頭同樣書有:「祖肇汾陽 支分自漳」

  吾族新宗祠落成暨安龕進主大典紀念特刊也有類似錯誤的編輯。

  香港鈔岱郭氏宗親會之會名、會徽、會旗均在前面冠上『汾陽』兩字。

  大家都是耳瘤公所出,新大宗祠是『汾陽衍派』而下厝新修宗祠(俗稱下厝祠堂)卻是『榴陽衍派』豈非天大笑話!何為宗?何為祖?孰是孰非?族人明鑑。

  值得慶幸的是二十二世孫良忱於1992年為吾族重修族譜所撰寫的序,清楚正确地指出:「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十二使公,諱淑翁。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閩,迨至吾岱陽始祖爾旒公於元末明初,兵燹流離之際,自漳州府榴陽避亂來晉亦己七百多載矣!」

  何為宗?何為祖?良忱宗長此篇譜序己經為我們找到了幾百年來不明所以的答案,打開了歷史迷宮之門。

  如上所述,這種自相矛盾,混淆不清的情況,必定使廣大宗親以至子孫後代無所適從,此種局面的形成,歸咎於我們對族源族史的研究不夠深入,不夠細緻。對於這樣混亂的情況,為了澄清歷史的誤會,通過搜集整理新舊資料後發表以上見解,供宗親們參閱,希望大家抱著忠誠、慎重、實事求是的態度,積極投入對族源的探討,若有異議,歡迎提出來共同商榷。以免扭曲歷史,認錯祖宗,貽笑世人。昔郭崇韜以認拜汾陽之墓而貽譏;狄漢臣以不紹梁公之後而見譽。不能不借以為鑒!

二十二世青萍  執筆
一九九六年五月一日

岱陽郭氏輩份排行四言歌

祖肇汾陽 支分自漳 奇立主應 賡奕文章 高齊育慶 亶席亨康 膏童豪顏
交序亭庠 雍廉意度 玄袞褒唐 京贏廣庇 帝座方襄 膺庸庶享 言永音商

上一篇: 现在的阳曲县白家社(白家社)村是郭氏祖先发源地资料之三 [精
下一篇: 源流探寻当尊重历史,寻根溯祖重精神传承(一)
作者:aymi 2009/5/24 18:31:32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