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生命是否可以和天地齐寿
回复 0 浏览 2339 
1 生命是否可以和天地齐寿

生 命 是 否 可 以 和 天 地 齐 寿
洪日
              
     生命是美好的,自古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是如何延年益寿,甚至祈求与天地齐寿。
那么,人真的能万寿无疆吗?
     不必说有生命的生物,就是无生命的物质也是有寿命的。宇宙是有寿命的,有它诞生、膨胀、极点、收缩,再回到原点的那个宇宙蛋。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上千亿年时间;宇宙中恒星的寿命也是很长的,是用几十亿几百亿来计算的;地球上,这方面的例子更多了。比如,人们认为石头是永远不必的,其实石头也有寿命,古埃及的金字塔在漫长的岁月里,饱受风雨雷电烈日酷寒的侵蚀。
     既然无生命的物体都不能永存,那么,有生命的生物更不能旷世永生了。在地球上,据记载,有的松树可以活到数千年;动物中,龟类的寿命可以数百年;人的寿命,有记载的最长的是一百三四十年。但自古以来,能达到一百岁的已是非常罕见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延长人的寿命呢?自古以来,人们绞尽脑汁,苦苦探究这个问题。
     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良好习惯、轻松愉快,这些都能减慢人的细胞分裂 速度,适当延长人的生命。但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使人的生命有极大幅度的提高。
     有没有能较大幅度提高人的生命的办法呢?
     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极大的阻止人体细胞的腺粒子的分裂速度,可以使人的寿命达到千年左右。
也许,这一天是能够到来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人数千年或数万年甚至是数百万年呢?
     办法之一就是提高人的运动速度。
     在高速运动的飞船上,人的细胞分裂速度会相对减慢。这样就延长了人的寿命。但较低速度的飞行对寿命的影响微乎其微,就是达到了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16.7千米。其时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而这个速度对人类来说,已经是很难达到的。要大幅度提高飞船的速度,是特别难以办到的。要达到光速更是不可能的,因为要达到光速,物体的静止质量必须是零。也就是物质必须变成光子。
     提高人的寿命,除了这个办法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我们知道,人类精神活动的的实质其实就是信息的传递。我们看到的斑斓陆离的色彩、我们听到的甜韵婉转的鸟鸣;我们嗅到的清馨浓郁的花香;我们感觉到的如醉如痴的快乐,其实都是信息传递的结果,是感觉。
     克隆技术也许能为延长人的寿命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中国古代有孙悟空拔下颈后的发毛,能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神话故事,表达了人类对于复制自身的执着追求。1938年,德国科学界首先提出克隆的概念,勾画了生物甚至包括人类,可以通过单祖先的单细胞进行无性繁殖的设想。1996年,第一个人类克隆的生命——克隆羊“多利”成功了。看来用一个人的一个细胞,复制出和这个人一模一样的一个人来,是指日可待的。这是人类生物技术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打开的又一个潘多拉魔盒。
     克隆技术看起来是惟妙惟肖,其实这和延长一个人的寿命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原因很简单:复制的这个克隆人,没有被复制的那个人的灵魂,没有那个人的思想。可以说,他们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生命个体。现在,问题的瓶颈就是:能否在复制肉体时,也同时复制灵魂,复制思想,包括复制这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甚至还包括性格特点。
     如果能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人的肉体信息和精神信息同时复制出来,那就是同时出现了两个你。我们甚至可以保留一个人的细胞和这个人的灵魂信息,千年万年以后,复制出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也具有你的灵魂、你的精神的你。那就等于,你的寿命延长了。甚至可以说,能活到几千几万岁。
     问题是精神能够复制吗?理论上讲,精神是物质的高级运动的结果,精神是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就不可以复制呢?只是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不能达到而已。
     其实,人类最好还是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不必去破坏自然规律。能够颐养天年,活个百八十年,悠哉游哉的,就很不错了。以上所说的,只是调侃而已。真要是克隆个千年万年以后的你,恐怕根本就不能融入那时的社会,会被人当成怪物去观赏研究的。
              作者保留文章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纸媒刊用请联系 2278084499@qq.com
    

上一篇: 事物总是向反面发展的
下一篇: 与客观世界常常悖逆的人类大脑思维模式
作者:洪日 2011/8/11 7:57:47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