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中国预计年底前对鑫诺二号卫星进行最后一次抢救
回复 1 浏览 2097 
1 中国预计年底前对鑫诺二号卫星进行最后一次抢救

  北京时间10月29日0时2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功率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成功送入太空。中新社发孙自法 摄

天文爱好者/新闻

帖子相关图片:
查看原图
上一篇: 新疆巴里坤成为明年8月日全食最佳观看点
下一篇: 距离遥远“哈勃”无法观测彗星核心
作者:aymi 2007/11/19 11:01:11 | [已有1人回复]回复楼主 举报 TOP

2 回复:中国预计年底前对鑫诺二号卫星进行最后一次抢救

  国防科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庆伟主持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并传达中央领导为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上做主报告。

  我国将力争提高卫星设计寿命。未来三年内,我国将要与俄罗斯联合探测火星以及它的卫星火卫一。去年10月发射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预计将在年底前进行最后一次抢救。昨天(18日),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了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做了大会主报告,通报了未来航天发展和应用的一些情况。

  孙来燕在回顾“十一五”头两年航天发展的开局时评价“开局良好”,不过他也遗憾地指出,去年10月我国发射的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卫星天线、太阳能帆板无法打开,至今不能工作,对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的最后一次“抢救”工作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进行。

  另外,孙来燕表示,我国将实施“航天产品高可靠、长寿命工程”,在未来三年,力争将我国卫星的设计寿命提高近一倍,其中,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设计寿命力争由目前的2至3年提高到4至5年,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由目前的8年提高到稳定运行15年。

  同时,在“十一五”末期,保证我国自主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基本可取代国外卫星,另外,还要发射专门的新技术试验卫星,包括微小型卫星,验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加强空间科学研究,优先支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自主创新项目,研制硬X射线望远镜、返回式微重力卫星等。

  中俄火星探测项目三年内研制完成

  据介绍,我国部分航天国际合作项目包括:

  未来三年,完成中俄联合火星和火星的卫星——“火卫一”的探测项目研制和发射工作

  扩展与欧洲的合作,对于中法联合的空间天文、海洋观测卫星项目将开始研制工作

  发射中巴地球资源03卫星,促进卫星遥感数据在亚太地区和非洲的应用推广

  完成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在轨交付及相关合作项目

  正式建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并启动实质性合作项目

  我国还将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遥感、通信、导航等应用领域的合作,以及在生命科学、微重力试验、空间环境探测、日地物理等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探讨夸父计划、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合作等。(记者王大鹏)

  近日,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颁布《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共十四条,分别明确了加快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推进卫星通信广播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要着力建立业务化、一体化的自主遥感卫星应用和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对卫星应用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强化自主产权卫星数据、产品和系统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加强我国卫星应用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卫星应用产业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卫星应用及产业化相关科学技术和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投资和企业参与卫星应用,加速成果转化,推进卫星应用的产业化;扩大卫星应用产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和宣传普及工作力度。

  据了解,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应用卫星已经形成系列发展局面,正在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意见》的颁布实施,将对加速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为核心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建立完整的卫星运营服务、地面设备与用户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综合服务产业链,促近卫星应用产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于当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白皮书全文近9000字,分前言、发展宗旨与原则、过去五年的进展、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六部分。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文字实录 图片直播 直播摘要

  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媒体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即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首发星———“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以下简称“直播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于10月29日在西昌发射。如果该卫星发射成功,将意味着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会给国内整个卫星通信产业链带来巨大商机。

  广播电视事业里程碑

  带动卫星通信产业链发展

  129号令能否松动是关键

  9月13日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陈树根摄

  图为科技人员在发射指控大厅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摄

  新华网西昌9月13日电(记者田兆运)13日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火箭升空25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7公里,远地点42000公里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星-22号A”是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卫星设计寿命为8年,用户为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三号甲”火箭自1994年首飞成功以来连续第10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1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连续第18次发射成功,我国航天发射也连续第49次获得成功。

  图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摄

   最新发布的白皮书指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是重点目标

  资料图: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飞行模拟图

  资料图:中国航天员未来进行出舱活动模拟图

  过去50年稳扎稳打

  20世纪50年代,中国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即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研制成“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21世纪初国家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探月工程将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继“两弹一星”、载人飞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未来5年:5大发展方向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被称为“221”工程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另外,过去我们搞卫星以试验为主,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卫星的应用效益。比如最近我国回收了一颗育种卫星,装载了200多公斤农业种子,它们比地面种子的培育时间缩短两到三年,这样对增产增收、提高农作物抗灾害能力都会起到作用。

  孙来燕表示,一个国家的航天能力,很重要地反映在其能进入空间的能力上。我们现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但它有污染,也有毒。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

作者:aymi 2007/11/19 11:02:02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2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