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李春来:嫦娥工程确实非常能锻炼人
回复 0 浏览 3279 
1 李春来:嫦娥工程确实非常能锻炼人

  李院长,欧阳院士,姜院士,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这两天自从胡**总书记,他们在庆典大会上做指示以来,我们也组织了我们的系统人员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的一个讲话,确实是我们感觉到胡总书记的讲话,既是从战略的角度上有很深远的战略意义,高屋建瓴,同时又对我们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深空探测工程,以及我们科学研究的事业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因为时间短,胡总书记的讲话确实非常深刻,所以可能有一些体会,现在还不能完全的领会,这里讲一点点想到的一些体会。

  第一个,胡总书记要求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就是我们的深空探测,科学事业和空间的探测这样一个过程,确实是我们必须要发展成第一个齐名年的414号的东方回味性,当时主要是唱一个东方红的歌曲,一直到我们现在的卫星,各种应用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各种科学实验的系列卫星,真正提高了一个发展的硬道理。另外从第一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以来,我们航天事业的第一个里程碑,到第二个里程碑2003年10月份杨利伟进入太空,是我们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三个是嫦娥一号进入轨道,表达体现了我们的中国国力,技术水平,人心,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深刻的感到了一个国家希望必须要有,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这样一个精神。

  第二个,胡总书记在这个里面也强调了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在当今的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一个焦点,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觉得这一点,我也体会很深。因为嫦娥一号卫星开始定义就是一个中华牌的这样一个航天工程,从开始的论证过程,我觉得就体现了这个自主创新的这样一个精神。我们回忆了一下,就是这个工程从开始的酝酿,始终体现了我们中国科学院的一个办院的方针,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我们科学院应该说是在这个里面,应该是这个里面的贡献是顺其自然的,我想可能回顾一下在60年代的时候,以欧阳院士为首的原来在中科院地质所的时候开创了,月球探测的跟踪成果,那个时候多半是从技术科技的研究的角度来进行月球探测科学的,到78年进行月球岩石的研究,实际上带动了当时一大批的地学的技术的发展,也是我们国家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学的一个开始,出版了第一个研究学进展,也是欧阳院士领头的团体出版了这书,当时这本书根本没有想到过跟探月工程有多大的联系,因为这是基础研究,非常基础的的一个研究工作,就是地质学向空间科学,向空间地质学延伸的一个交叉学科,但是90年代初的时候,就开始把这个基础科学这一部分的工作怎么转化到高技术方面,我们就开始了向科技目标方面的工作,可行性,必要性的一个论证,然后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月球探测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具体到科学目标,具体到有效载荷的配置和要求,以及到航天工程的实施,我想可能这个过程,我觉得跟科学院的办院方针跟科学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方针,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怎么样从基础科学到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到战略的发展,到科学目标,以及到工程的实施,技术要求,这一连贯的动作,实际上我想为什么是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提出这个科学目标,这个应该是顺其自然的,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所以我觉得探月工程这个体现了我们科学院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我想前瞻性是200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在高技术局的领导下,姜院长就布置了第一期的有效载荷和科技目标的一个前瞻性的一个创新课题,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个创新课题,我们筹备了一大批的探测器的新的技术,因为我们原来的所有的探测器,不是探测器,就是有效载荷,或者叫探测仪器,一般来讲针对的是地球,人造地球卫星,它的探测的对象,探测的环境这个方面是不一样的,我们到进入深空,像月球这样的环境,地球的探测仪器不可能照搬上去,对象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这个需要有前瞻性的一个布局,我觉得高技术局和院领导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是高屋建瓴,有很大的前瞻性,所以我们第一期的有效载荷主要是中科院,当然我们欧阳院士,姜院士都提出了很多想法,非常具体的体现了我们的办院方针和三性的目标。

  另外一个,我想第三个,就是胡总书记非常注重着重的提了一个人才建设的问题,我们这几年对国家天文台更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国家天文台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际上我们的人过去很少接触这种航天的大工程,我们本人,我这个是从欧阳院士是从我们地化所调过来的,我过去是跟着欧阳院士做云室学,做撞击事件非常科学的研究,整天写SCI论文的一个团队,到这里来以后做航天工程,确实感觉到航天工程各种环境和各种要求都完全不一样,我当时04年的时候,任命我做地面系统总设计师的时候只有39岁,我现在想来当时比较无知,也不这个航天水有多深,但是现在感觉到确实非常能锻炼人,这样的环境能培养人,在四年,这样一个工程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想出格不容易,第二个有老一辈的科学家,有老一辈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带着我们做,像欧阳院士,姜老师,还有兄弟单位的老科学家,胡新毅研究员一直带着我们做这些工作,而且加上严格的系统的管理要求,我觉得这几年通过四年来的工作,能够地面应用系统从一个基础研究的科研人才,能够基本上符合航天工程的这样一个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以及工程要求这样的人才非常的不容易。我们现在的总师,副总师的人都是40出头的,像主任设计师一级的有30几岁,但是他们现在确实是每个人都把自己这一摊都能盯得住,到目前为止按照工程的要求按照这个项目,有深刻的感觉到航天工程,大工程能够锻炼人,培养人。

  另外一个深刻的感触,航天工程管理的体系和管理的方法确实是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它的管理有很多优点,比如分工负责制,两条线,真正的体现了一种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这种“因系深是”的要求,使我们的受益匪浅。比如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地面应用系统从2002年开始20米天线,04年开始40米天线,这两个天线是同时建,都是国内最大的天线,我们原来没有做过,我们在40米天线真正签合同到建成只花了两年三个月,50米天线从签合同到建成验收花了三年半的时间,这个可能就是我们天文台老领导,80年代,90年代我们建25米天线的时候建七年,八年才能建成,大航天工程的严格要求确实是充分的体现了一种高效率,高标准和高要求的精神。我觉得效率非常非常高,而且也是非常讲究质量的。

  另外第四点,我也想谈谈我们的一些不足,总的来讲,我主要是讲地面应用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只有几年的时间,两三年的时间,而且都是比较年轻,可能很多过去基础科学研究,甚至一些大学研究性阶段,带来的一些思维惯性,不可避免的还要在工程的研制过程当中,跟工程管理跟工程技术的研究方面的规定发生冲突,我们确实吃了很多苦头,而且在这个过程里面也对我们的工程的研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想今后我们要更好的学习。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虽然说工程已经成功了,但是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全成功,地面应用系统现在每天还在连续14个小时左右的工作时间,我们是月升而起来,月落而息,实际上我们是月光工作制,所以我们根本达不到日月同辉。我们八点钟上班的时候我们照样上班,月亮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得干活,应该说是在实现科学目标的工作,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这一部分我们还应该继续按照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按照他的要求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不断的改造我们的思想和改造我们工作的方法和作风,能够在我们一年的数据接收,数据处理和另外两年左右以上的科技目标的研究的任务里面,能够为工程任务圆满的实现,能够做出一个至少是及格的答案,谢谢大家,我先讲到这里。

上一篇: 年终报道:探索与壮志引领2007年世界航天
下一篇: “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奔赴“哈特利2”号彗星
作者:aymi 2007/12/14 21:29:21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