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四、来自“地磁场”的发难) [精品]
回复 0 浏览 3211 
1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四、来自“地磁场”的发难)

四、来自“地磁场”的发难
说到“地磁场”——地球的磁场的场源,我们一直坚持并着眼于从地球的内部去寻找,我们依据的基本理论模型也非常简单,一是永久磁铁,二是加载有电流的线圈。然而,“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极总存在着一个在不断变化着的“磁偏角”,使“地磁场”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变得异常复杂,成为地球物理学的一个不解之谜之一。
“地磁场”的强弱叫地磁感(应)强度,“地磁场”的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处“地磁场”方向与地面水平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倾角,这三个物理量称为“地磁三要素”。“我们从地球的一个地方到邻近的另一个地方,地磁要素的变化一般都十分微小。”(引用语)
随着我们人类对“地磁场”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地壳以外的各种因素对“地磁场”的影响,试图通过地壳以外的各种可能影响“地磁场”发生变异的因素,来“影响”出一个“磁偏角”来,可非但没有结果,却意外又发现,“地磁场”的北极(点)更不老实,“地球拥有适度的磁场……由于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及外层大气的交互作用, 极光于焉产生;而上述因素的不均衡造成磁极会在地表移动,目前磁北极位于加拿大北境……(引用语)”我们都已经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的姿态——也就是说地球的赤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存在着一个夹角——黄赤夹角,“在公元2000年,这个交角为23°26′21″。(引用语)”显然,黄赤夹角是在变化着的——能不变化吗?有多少地球以外的因素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球的运动姿态,我们是永远难以估计全面的。
其实,地球自身的结构也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其频繁不断发生着的地震活动就是其内部结构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外部写照。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引用语)。”既然地球绕太阳公转沿的是椭圆轨道,也就表明地球的动能(至少是相对于太阳来说)是在某一范围值内发生着缓慢振荡的——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在每秒29.79公里的附近按照弦值规律在缓慢加速或减速着。地球同时也在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平均角速度为每小时转动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大约是每秒465米。假若我们在前节里为太空设定的“基元体的稳定离散态”是真实存在着的,那么,地球的磁场的磁源就有可能取决于地壳以外的大气层随地球自转所等效的电流线圈的磁效应和地球绕太阳公转,其“头部”的“基元体”不停地被挤压而“致密”,“尾部”的“基元体”因地球连续不停地被抽去而被“空疏”,导致“基元体”沿着地壳以外的气体分子的空隙自“头部”的“致密”区向“尾部”的“空疏”区连续不断地填补所形成的磁效应的综合结果,这样的话,不仅“磁偏角”的存在是必然,北极(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在北极的地表面上沿着某条纬度线十分缓慢地移动也是必然的——遗憾的是,我们仅能引用到的这份资料太零星了,显示不出来“地磁场”北极(点)在北极地表面上的移动规律。
目前,电场和磁场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已经运用的十分得心应手,然电场和磁场具体是什么,我们依然是相当模糊的。我们虽然也接受了电场和磁场的物质性,提出过“场物质”的概念,但具体怎样认识它,我们还缺少途径和方法。如果太空的背景真的像我们设想或者说判断的那样是“基元体的稳定离散态”,那么,电荷和电场、磁场具体是什么,我们通过基本粒子的“椭球漩涡态”模型,就可以发现它的端倪。如果电荷和电场、磁场真的表现为“基元体”的某种特定的运动方式,到那时,“地磁场”就再也不会再发难我们。我们还会如此幸运吗?
实质上,对于电磁波穿透物质的能力,我们也是有所认识的。既然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的交织态,它们的本体依然是电场和磁场。既然电磁波穿透物质的能力如此有限,我们只能认为它的穿透方式实际表现为在基本粒子的间隙里的波的传播。地壳的厚度我们虽然还没有个确定的数据,但其之厚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如果“地磁场”的磁源是来源于地球内部,它能透得出来吗?而将“地磁场”理解为地壳以外“基元体”的某种特定的运动表现,想象起来就会容易或自然许多。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我们也不曾一次地设想过“磁单极”的存在,但我们并不幸运——磁场的南、北极总表现为成双成对的出现。如果我们设想和判断的“基元体”从“致密”区到“空疏”区的定向移填真的是磁场的本来面目,其“基元体”的“致密”区和“空疏”区与磁场总是并存着的南、北极应该是一种“绝妙”的吻合。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抓住了大自然的最真实同时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存在,所有的宇宙现象和物理现象在我们的面前都会表现的非常具体和简单。我们遇到的所有复杂和奇异,其实都是我们没有能抓住大自然的这份最真实同时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存在所导致的结果。
到了这里,“北极光”的出现也就自然了许多,我们只要将其理解为因地球的尾部不断地抽去而致“空”,“基元体”以集聚的方式予以填补,光条件满足时而现也就足够了。
总之,我们有了对太空背景——“基元体的稳定离散态”与星球和基本粒子的基本模型——“椭球漩涡态”的双重假定,无论是我们熟悉的所有宇宙现象,还是我们熟悉的所有物理现象,在我们的面前都会表现的非常具体和清晰。那么,大自然真的是在这样恩顾我们吗?

上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三、哈勃定理与宇宙“膨胀”)
下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五、“电荷”——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者:老圃 2011/2/23 9:32:43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