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十、“类星体”之“累”)
回复 0 浏览 2659 
1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十、“类星体”之“累”)

十、“类星体”之“累”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引用语)
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天体,从照片看来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即无线电波)像星系又不是星系,因此称它为类星体。“1960年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射电源3C 48的光学对应体是一个视星等为16等的恒星状天体,周围有很暗的星云状物质。令人不解的是光谱中有几条完全陌生的谱线。1962年,又发现了在射电源3C 273的位置上有一颗13等的‘恒星’。使天文学家同样困惑的是其光谱中的谱线也不寻常。1963年,终于有人认出了3C 273谱线的真面目,原来它们是氢原子的谱线,只不过经历了很大的红移,使得谱线不易证认。循着红移这条线索,再去分析3C 48的光谱,得出它的红移量还要更大。设想红移产生于多普勒效应,那么3C 273和3C 48都有很大的退行速度,分别达光速的1/6和1/3。对于这种在光学照片上的形态像恒星,但是其本质又迥然不同的天体,天文学家把它们命名为类星射电源。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揭示了又一类天体,它们的形态也很像恒星,而且也有很大的红移,但是没有射电辐射,被称为射电宁静类星体。”(引用语)
“类星体的显着特点是具有很大的红移,表示它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向我们远离。类星体离我们很远,大约在几十亿光年以外,可能是目前所发现最遥远的天体,天文学家能看到类星体,是因为它们以光、无线电波或x射线的形式发射出巨大的能量。”(引用语)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比正常星系亮1000倍。对能量如此大的物体,类星体却不可思议地小。与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的星系相比,类星体的直径大约为1 光天。一般天文学家相信有可能是物质被牵引到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中,因而释放大量能量(喷发激烈射线)所致。这些遥远的类星体被认为是在早期星系尚未演化至较稳定的阶段时,当物质被导入主星系中心的黑洞增添‘燃料’而被‘点亮’。”(引用语)
“在某些类星体中,其分立的子电波源间出现分离的相对速度居然快过光速的超光速运动现象!例如3C 273;由巨大天线阵(VLA)从1977年到1980年,以波长2.8cm的无线电波波段观测结果显示,其分立两子电波源间分离速度高达11倍光速。”(引用语)
“一般认为红移所代表的可能性有三种:
“哈勃红移 越远的星系红移效应越大;类星体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远的星系,它可能代表宇宙的边缘或最早的宇宙。
“引力红移 就是从远离强引力场的地方观测,谱线会向长波的方向移动;但需要的引力场极大(约一亿个太阳质量的黑洞),且造成的谱型与类星体的不符。
“局部红移 认为可能是某些星系高速喷出物质所造成之局部现象(与上述视线之超光速原理相同);支持的证据是,很多星系及类星体常成双或成群出现,而它们之间的红移值截然不同。反对的说法是,也有不少成群协同的类星体、星团和它们的母星系有相同的红移量。”(引用语)
“由于类星体是一个难解的天体,它奇特的现象如红移之谜,超光速的移动,它的能量来自哪里?它在挑战人类的既有物理观念,它的解决,可能使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向前跨一大步。”(引用语)
综上所述,“类星体”“累及”我们的主要原因,最终都归结到了它们相对于我们(观测者)具有非常大且大的让我们无法接受的“退行速度”——利用我们现在坚持的物理学观点,它的“退行速度”大到超过光速,甚至是光速的多少倍,不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是现在的物理学观点所不能接受的。
“类星体”有的表现为“射电类星源”,有的又表现为“射电宁静类星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既然利用我们现在坚持的物理学观点难以给出合理的解释,现在,我们利用我们新设定的宇宙或大自然的最基本存在和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出过的基本粒子的“电荷”激发“电场”既电磁辐射的基础模型来尝试一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
如图所示(很抱歉,示图无法看到),为基本粒子沿着它自己的某一根法线的相反方向以速度V运动,如果我们也顺着这根法线的相反方向对基本粒子进行观测,其基本粒子相对于我们就表现为退行。现在,我们先假定V=0,其“法根”所对应的位置空间没有位移,既是固定的。基本粒子最外旋转层上的基元体匀速、轮番通过“法根”,其基元体的引力场空间在“法根”处应该按照正弦或余弦规律在发生着无限重复性的变化,处在法线上的与“法根”相邻的1号基元体,受“法根”处呈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着的能态空间的作用,沿法线方向表现为谐振动,与其同时,2号基元体、3号基元体、4号基元体、5号基元体……也跟着发生谐振动,我们理解的“光速”,应该对应着这种基元体的谐振动在一秒钟内沿法线方向传播的距离——既“能态空间”作用传播的距离。而每一个基元体——“光粒子”是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前后移动”。我们现在理解的光波,其实只是“光粒子”的“振动能态”——“振动能态”的确是以“C”值在太空中传播。
与法线垂直的方向上,这种“能态空间”作用也同时在发生着,最终构成我们已经认识的“交变”的电磁场——既电磁波。
当V≠0,且数值不大时,“法根”不断出现退行位移,基本粒子最外旋转层上的基元体匀速、轮番通过“法根”,其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能态空间”也跟着退行,会“延迟”对法线方向上与“法根”最邻近的1号基元体的作用,2号基元体、3号基元体、4号基元体、5号基元体……也跟着“延迟”,这样我们在V≠0的状态下得到的电磁波的波谱与V=0的状态下得到的电磁波的波谱相比较,等于是整体向“红区”平移了一段位置,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多普勒效应。
当V≠0,且数值非常大时,“法根”处的能态在完成一次循环变化的周期内,其退行的距离也比较大,这种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不断退行着的“能态空间”,对1号基元体的“延迟”作用会表现的更明显,甚至出现1号基元体脱离,在与法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基元体没有能及时补进的“糟糕”情形下,“法根”处的能态空间“作空”,而导致出现断续不连的电磁波。
至于当V=0和V≠0的两种状态下,“法根”处的“能态空间”对与其相邻的1号基元体的作用强度一样与不一样,我们得看看“法根”处的“能态空间”出现不退行与退行这两种情形,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来看其对应的纯“空间域”,也就是说我们先不说这个“空间域”的能态变化,先来看一下它的纯几何形状在V=0和V≠0的两种状态下,应该对应着什么图形。如果我们取一个圆来代表V=0时这个“空间域”的形状,那么,当V≠0时,这个“空间域”的形状就应该对应为椭圆,也就是说,圆的半径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沿法线方向被椭长了,假若这个“空间域”的对1号基元体能态作用强度按正弦或余弦的变化规律和其纯几何形状在法线方向上的投影恰是对等着的,显然,退行速度V的值越大,这个“空间域”的对1号基元体能态作用强度就增强的越多,当然了,2号基元体、3号基元体、4号基元体、5号基元体……也会跟着效仿,这样,“类星体”还会再“累及”我们吗?
其实,我们还可以像解读“中子星”的强“电脉冲”信号那样,借助一下“磁加强”的说法。既“中子星”以非常快的运动速度公转到迎着我们(观测者)而来的位置时,“地磁场”的“致密”区(磁极)加强了“中子星”的辐射强度,让我们获得到了强“电脉冲”信号。现在,“类星体”——“中子星”又以非常快的速度公转到离我们(观测者)而去的位置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下“地磁场”的另一个磁极——“空疏”区,将“类星体”夹带着多普勒效应的“强辐射”也理解为“磁加强”呢?
至于“类星体”的不射电——“射电宁静类星体”,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它们真的是离我们非常遥远,“退行速度”也非常大,以星系“膨胀运动”的方式“直线”远离我们而去……
我们这样“解读”了“类星体”,正像我们在本节所引用的最后一段“引用语”所预言的那样:“由于类星体是一个难解的天体,它奇特的现象如红移之谜,超光速的移动,它的能量来自哪里?它在挑战人类的既有物理观念,它的解决,可能使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向前跨一大步。”我们“跨”出的这“一大步”是什么?莫非指的就是“能态空间”对“平衡体”的“能态平衡作用”之自然作用的本质吗?如果真是这样,对于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体之间的间隙——“空间”的能态性,我们还真的需要再仔细和严肃地认识一下。

上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九、质、能关系的“终极”解读)
下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十一、“能态空间”与“零能态域”)
作者:老圃 2011/2/23 9:55:25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