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宇宙起源新说(引言)
回复 1 浏览 3048 
1 宇宙起源新说(引言)

引  言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哈勃望远镜问世以后,我们人类的视深已经可以延达百余亿光年之邃,遗憾的是,我们能够看达的依然是宇宙的局部。至于宇宙的中心应该指向哪个方向,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局部星系运动的“膨胀”方向做出判断,但在目前,这还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可能。至于宇宙有没有边沿?离我们会有多远?其边沿之外又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连“神”也不会理会我们——这是因为截止目前,我们人类的想象力还丰富不到如此之广度,还没有创出这个“神”来。
在认识“地”和“天”的过程中,我们人类智慧地创建了物理学。而反过来,我们人类又利用自己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作为一种科学固定的认识观念,来指导着我们对“地”和“天”的继续认识。随着哈勃望远镜的功劳簿一页页变厚,我们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或者曰物理观念所面临的挑战亦愈来愈严峻。众所周知,来自哈勃望远镜的“第一份报告”所揭示的是河外星系彼此独立与稳定的分布、存在状态。来自哈勃望远镜的“第二份报告”所揭示的是河外星系一个个都离我们(银河系)而远的反万有引力的“膨胀”运动状态。这“两份报告”不仅彻底改写和奠定出新的宇宙图像,同时也对我们人类自己权定的万有引力定律无声地提出了质疑——我们先抛开“大爆炸理论”(因为它成立与否,暂且还是一个问号。如果我们新观测到的数据和更精确的计算结果所表明的“宇宙膨胀”真的是处于加速状态的话,这对“大爆炸理论”来说,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不说,依据我们人类自己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只能这样去想象或者判断:其一,彼此独立与稳定的星系与星系之间的万有引力已经消失,或者说它们彼此都在其引力场的有效作用范围之外,其万有引力作用都已经表现为零。其二,彼此独立与稳定的星系与星系之间的这种相互相远的“膨胀”(或加速膨胀)运动只受星系与星系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某种“斥力”或来自宇宙形态体——由星系物质与内太空组成的系统形态(正球体)之外沿各条法线方向可能存在着的某种均衡的“外引力”所支配。我们已经熟知,辐射是分子物质体的基本属性,因此,对于运动着的任何一个独立与稳定的星系来说,其星系(分子物质)对星系之形态体以外的宇宙空间都会有纯辐射表现,星系之间的这种纯辐射表现以电磁能量的方式有可能推动着星系相互远离,表现为“水漫舟远”。然由哈勃定理所暗示的星系之间相互退行速度值是那样之高,也就是说,宇宙空间“胀大”的是那样之快,这种“水漫”效应会出现吗?然要从宇宙形态体以外去寻找那种沿宇宙形态体(正球体)的各条法线方向可能存在着的那种均衡的“外引力”,其引力源呢?依据我们现在对万有引力的引力源的理解,它只对应着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分子物质所形成的质量体,如果宇宙形态体以外还会有分子物质存在的话,那么,它就不是我们刚刚阐释定义的宇宙形态体的外面。
其实,被我们吵得沸沸扬扬的“黑洞”也在挑战着我们对万有引力的引力源的理解,按照“黑洞”所表现出来的“超强”的引力强度,我们得将分子物质体在同一空间里重叠上不知多少层,才能和我们人类自己权定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等齐。我们可以这样随意想象,然自然法则也会这样随意地破坏自己的统一吗?
还有,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台风,台风是水汽漩涡,在其台风中心的“风眼”里,应该存在着与水汽漩涡形态的大小相对应的对应强度的引力源,这是“风眼”里的气体分子怎么样也提供不了的——我们甚至怀疑,在台风“风眼”的某一中心范围内,我们有可能连一个气体分子都找不到,其引力源表现为“空”!
仅就此看来,我们人类自己所权定的万有引力定律不是不可质疑的,在对引力源的理解上,至少应该说是片面的。也就是说,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分子物质所形成的质量体不是产生万有引力的唯一源头。甚至还可以说,万有引力作用的形式也有可能不是我们现在理解到的这种方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在宇宙空间里又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3K宇宙微波辐射”,也包括“星际有机分子”,它们并称为物理学的“四大困惑”。所谓“困惑”,也就是利用我们人类自己已经权定出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得出的基本结论,对它们所表现出的物理特性难以给出通顺、合理的解释。譬如“中子星”(我们也称它“脉冲星”),其体积小,质量大,所反映出来的物质密度高的惊人,远远超越了我们所能够理解的分子物质所能达到的质量密度的概念,所以,我们就将其想象为分子物质“坍塌”收缩成的由纯“中子”组成的物质体。不巧的是,我们已经认为“中子不带电荷”,而“中子星”却又能辐射出那么强的“电脉冲”信号,并且其辐射频率(或周期)还可以和原子钟的准确度相媲美。再譬如“类星体”,它距离我们是“那样遥远”,相对于我们“退行的又是那样快”,传递给我们的“红移”信号却又是“那样的强”。更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它们相对于我们(观测者)的退行速度有的竟超过了光速,甚至是光速的十多倍!光速可是我们人类自己权定的速度极限啊!至于“3K宇宙微波辐射”,依据我们人类自己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只有由基本粒子所组成分子物质体才能产生电磁辐射,“3K宇宙微波辐射”表现为“各向同性”,并弥漫于整个宇宙空间,其辐射源会在哪里?目前,我们所能勉强给出的解释是宇宙起源时那威力无比的“原始一爆”的余威在今天的继续,然若“大爆炸理论”会被从根本上否定呢?实际上,若“3K宇宙微波辐射”真的是源于宇宙起源时那威力无比的“原始一爆”,那么,它所表现出来的“各向同性”也是难以自圆的。我们谁都清楚,能量爆炸所呈现的图像应该是能量的发散状,沿能量发散的法线方向与切线方向的能量反映会是不一样的,所以,“3K宇宙微波辐射”的辐射源目前应该等于说是没有任何着落。至于“星际有机分子”,应该属于综合学科集体回答的课题,在这里我们就不勉为其难了。综上显见,我们要从这“四大困惑”中走出来,不挑战现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恐怕是不会看见路眼的。
在认识“地”与“天”的历史进程中,“眼见为实”是我们人类自己最信奉的信条之一,因此,我们总将科学与想象“对立”起来,作为我们检验认识发现的标准。或者这样说,未经科学检验的想象永远不能作为法定的认识发现被固定下来——这实质上也等于是我们人类自己约成的认识法。亦因此,我们人类的认识发现多被各个发展时期的“权威”所垄断,这就难免会出现伪于自然的伪认识被固定,而导致我们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支偏。面对我们所发现的一系列“宇宙异象”,在我们人类共同陷入困惑之后,我们这样来检查我们人类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自己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在分子物质的层面上可能是经得起科学反复检验的,但在分子物质的层面以外,它们很有可能得赋予上新的含义和内容,才能使我们的物理学在自然之全领域内得以贯通。下面,我们通过哈勃望远镜为我们提供的宇宙全景图(读者可自己从网上查找),来反省一下我们对物质态的认识是不是落入了误区。
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能看到的满宇星斗都只是一个亮点,因此,我们就比照着我们最熟悉的太阳将它们想象为独颗会发光的恒星,它们和太阳的不同也就是距离我们的距离和亮度上的差异而已。就这样,大到星体,小到我们身边的分子物质体,一经我们在认识上给以综合和归纳,实体粒子的概念便在我们人类的意识上被牢固地锁定了下来。即使是我们又发现了分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组成结构,既电子是绕着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高速”旋转并分层分布的,我们却一直对漩涡态引不起重视,更不敢在物质态与漩涡态之间连上一个等号。其实,哈勃望远镜为我们提供的这幅宇宙全景图正是在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既我们认为的“独颗会发光的恒星”其实都是一个个如同我们最熟悉同时也是最陌生的太阳系相类似的漩涡态星系。我们之所以说我们对太阳系也最陌生,是因为我们只认识到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从没有意识到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之漩涡态中非常普通的一个参旋体而已。而我们人类在地球表面所获得的稳定舒适的生养空间也只是地壳之整体在“地核”所形成的漩涡态中所形成的“微重力”所维系的结果。或者这样说,我们人类的视线完全被实体粒子所堵塞,我们只能通过宇宙空间里其它恒星系的漩涡形态,来意识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在太阳系之漩涡态中的位置与关系。而我们人类的视线又完全被实体粒子所模糊,致使我们既分辨不清地球(星球)内部的漩涡态结构,也分辨不清基本粒子的漩涡态结构。然就我们已经认识的比较清晰的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氢原子的原子结构,我们只知道绕质子“高速”旋转的电子存在着一个稳定态——“基态”,由于我们从没有将其和漩涡态往一起联系过,因此,我们回答不了这个“基态”是由那些因素唯一确定的,致使所有的氢原子的“基态”都保持着“非常精确”的一致。特别是当氢原子核外的电子受到外来能量的“激发”离开“基态”以后,为什么总“自发”地释放出一个“光子”再回到“基态”——这个疑问恐怕只有将氢原子放在漩涡态中去讨论,才会得出一个清晰、自然、可信的结果。
从我们能够看达的宇宙空间里那数以亿计的一个又一个形态独立、稳定的漩涡态星系的普遍性上看,再从自然法则的统一性上去推断,漩涡态很有可能就是物质态唯一具体的表现形式,这就意味着我们熟悉的宇宙空间里的每一颗星球,都是饱和漩涡态,既所有的星球都是由其“星核”和分子物质参旋体组成的饱和漩涡态(类似我们人类现在居住的有坚硬地壳的地球一类的星球是其饱和漩涡态的“龙钟态”),其“星核”所“产生”的引力场空间——能态空间唯一确定着其饱和漩涡态的形态和大小。其所有的分子物质参旋体在“星核”所“产生”的引力场空间——能态空间里只是“吻势”而动——做稳态运动而已。至于“星核”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引力场空间——能态空间?这得通过万有引力作用的本质来具体回答。我们再根据自然法则的统一性来进一步推断,基本粒子也应该是由“基核”和比基本粒子更小一级的“质量体”作为参旋体组成的饱和漩涡态。至于这种比基本粒子更小一级的“质量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物质属性”,其要贯通整个物理学,满足和符合所有宇宙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全面”要求,我们想象起来无论得怎样复杂和周系,但其最终必须是大自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基本存在,其和“基核”和“星核”也必须保持同一“物质属性”,它们的差别只能体现在其体积的大小不一样上,和由其体积的大小不一样所“伴生”的引力场空间的有效作用范围的不一样上。这样,自然法则才会在宏与微、大与小之间保持公平和统一。或者用一句风趣的话来比喻,叫“童叟无欺”。
我们能找到大自然的这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基本存在吗?显然,我们还忽视着大自然的这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基本存在对“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所难以背负的承载。也正是因为如此,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掂量一下我们所认识的光——电磁波,如果我们可以将“光密码”彻底解开,这会不会等于是翻开了大自然的底牌?我们这样猜想或者判断也不是没有一点可能的,就我们所认识的所有宇宙现象和物理现象而言,“光粒子”应该包含着我们贯通它们所需要的全部“基因”,——“电基因”有,“磁基因”也有,质量——“引力质量基因”虽然是处于争议状态,也应该算有——如果我们现在理解的由基本粒子组成的分子物质的“惯性质量”或者曰“静质量”其本质所对应的恰巧正是“引力质量”的话,我们还争议什么?受地球之地壳表面重力场之困锁,我们人类自己所权定的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以物质体的运动为对象,以纯几何空间为坐标或者曰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现在理解的物质体的质量相对于纯几何空间而言,我们只能理解为物质体自身固有的属性。然宇宙空间里的所有物质体(也包括我们自己)的的确确都是处在不同的引力场空间——能太空间里的稳态运动,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质量仅相对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引力场空间——能态空间才有实际的物理意义,而它们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几何大小只表明它们自身对空间的占有——它意味着别的物质体不能同时再占有。而决定或者改变物质体运动状态的因素是物质体在引力场空间的空间占有和其与所对应的能态空间的能势位的“吻合度”所导致的不平衡调节或者曰平衡调节力度——这会不会是万有引力作用的本质?如果是这样,我们提出的大自然的这种最基本最简单的基本存在应该对应为宇宙或大自然中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而“基核”和“星核”应该对应着由多个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组成的几何稳定态。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认为光——电磁波其实质就是这种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的波动现象,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再从基本粒子之漩涡态中对应找到“电荷”的具体存在方式和其“激发”电场的方式,整个物理学不就得以全然贯通了吗?
至于最终回答宇宙的起源问题,这还会是问题吗?我们这样解读了光——电磁波,实质上等于是彻底改变或者说纠正了我们对太空的认识,既太空并非是真空态,而是由宇宙或大自然之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构成的稳定离散态。太空的温度(绝对温标)大约为3K,这样,在宇宙形态体之外,就对应应该存在着这种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的0K状态或者曰绝对静止态,“基核”或“星核”只能通过这种最小最基本的平衡体所形成的“浪潮”从宇宙静岸上直接“挖取”,因此,宇宙形态体内的所有星球和基本粒子都应该是“面生”……
由此看来,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不管它有多大,它其实只是大自然之自然平衡态内部的一隅失衡态而已……欲知详细,请阅读上篇——

上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序)
下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上篇:一、从太阳系说起)
作者:老圃 2011/2/23 9:22:11 | [已有1人回复]回复楼主 举报 TOP

2 回复:宇宙起源新说(引言)

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不管它有多大,它其实只是大自然之自然平衡态内部的一隅失衡态而已……
宇宙形态体内的所有星球和基本粒子都应该是“面生”……

——语破惊天!语破惊天啊!

作者:115.60.62.* 2011/2/24 16:06:59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2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