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 | 失去信号?  

知乎 豆瓣 新浪微博

 切换贴吧QQ经验分享 天文爱好者 美文 投诉举报! Aymi的兴趣释放乐园: 精品 | 热点 | 图片测试 | 公告 
 首页 > 贴吧列表 > 天文爱好者吧 > 宇宙起源新说(采 访 •  答辩 •  纪 实)(上)
回复 0 浏览 2692 
1 宇宙起源新说(采 访 •  答辩 •  纪 实)(上)

采 访 • 答辩 • 纪 实(上)

电脑显示屏,鼠标点动了一下电子书“生成”键,电子书开始生成……电子书生成以后,作者长出了一口气,接着,点动鼠标,一页一页浏览着电子书样……
女记者含着笑站在了作者的背后……
记者:赵老师,您好!
作者背过来脸,上下打量着女记者:您是……
记者:就算是不速之客吧。
作者:对了,您是怎样进来的?
作者妻子从门口走了进来:除了“宇宙起源”,你心里现在还会有谁?
作者:你不是去买菜了嘛,啥时候回来的?
作者妻子朝墙上的挂钟瞭了一眼,挂钟显示10点1刻:别犯呆了,还不快请陈记者坐下来说话。
作者:陈记者?
作者慌忙站起,欲握记者的手,看了看妻子,又将手缩了回去。接着,他急忙拉过来一把椅子,向陈记者让道:陈记者,您请坐!
等陈记者坐下以后,作者憨笑着也跟着坐了下来:退休了,没有事,就天天坐在电脑前折腾这个。
门口,作者妻子伸出舌头扮了一个鬼脸,悄然离去。
记者:赵老师,您太谦虚了,这哪能叫“折腾”啊!
作者:不叫“折腾”又能叫什么?对了,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记者: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您仔细想想,自己都做过些什么?
作者沉默了一阵,凄然道:“一个等于是失了业的中学物理教师,也敢妄谈宇宙起源,他知道长城的城墙有多厚吗?”
记者:秘书的话,您何必如此上心。
作者:该说话的人,半句话都嫌多,不该说的人,反倒滔滔不绝。咳,现在是君子无处找,小人满街跑。
记者:可我不是来了?
作者:嗯?……噢,陈记者,实在对不起,我刚才失态了。
记者: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您到处遇到冷遇,大家都是性情中人嘛。不过,我现还只能这样讲:有一位颇具权威的物理教授说,他对您的《宇宙起源新说》非常感兴趣。仅此而已。
作者:我懂了……
记者:您懂了什么?
作者:哈勃望远镜是人家美国的,探测资料都锁在人家自己的资料库里,我们是享用不到的。我没有身份,可以随便说,说错了也没有什么关系,说到难听些,就像乞丐放了一个屁,惊不了天,也动不了地,只会熏人。可人家有身份,有权威,他们既具权威,就担负有责任,拿不准的事,宁愿装聋作哑烂在肚子里,也不会随便说出Yes!或者No!因此……
记者:以您的文学修养,怎么也会如此性情?
作者:人之自我,我说的是那种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世俗的自我,就包含在性情之中,没有了性情,也就丢失了自我。
记者:这种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世俗的“自我”,是不是意味着只追求真理?
作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求真理也等于是“叛逆”。叛者,不真之真也;逆者,不顺之顺也。
记者:如此说来,“叛逆”这个词,说出来不一定惊世,做起来就必然骇俗了?
作者:我非常崇尚“武则天式”的叛逆。
记者:她不仅叛逆了男权,也叛逆了女性,她留下的那座“无字碑”也羞煞着普天下的男人。
作者:也包括我吗?
记者:今天您可以例外。
作者:过了今天,或者背开我,就另是一说了?
记者:都说我们记者尖刻,可我觉得您丝毫不比我们记者逊色。我现在可以提问问题了吗?
作者: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那位“颇具权威的物理教授”一定给您列举有提纲了?
记者:因此,这也等于是一场答辩会。现在,我来提问第一个问题:“大爆炸理论”几乎是物理学界都公认的宇宙起源方式,您依据什么敢来推翻它?
作者:我们还不会这样轻狂,也无心推翻“大爆炸理论”,只是我们提出的观点需要宇宙呈加速“膨胀”的状态,碰巧的是,我们在网上发现这样一条数据信息:“……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新的探测数据和更精确的计算结果表明:宇宙的膨胀在加速……”按照现在物理学的观点,宇宙起源时所发生的那场“能量大爆炸”为由其合成的星系物质提供的“初始”动能,早已经应该表现为减速,至多了是匀速,决不可能是加速。因此,应该这样说,“大爆炸理论”立说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也败说于哈勃望远镜的观测结果。
记者:您刚才说“我们提出的观点”,这“我们”是指——
作者:我和我的儿子呗,就算是“父子团队”吧。
记者:看来您并不想多树敌,聪明。您不介意我用这个词吧?
作者:可我们也回避不了对“大爆炸理论”的不尊敬,我们要立我们自己的“说”,就得“推翻”人家的“说”,不破怎么能立?
记者:这倒也是。俗话说“树大招风”,您扳倒了一棵大树,虽不愿“招风”,却也已经不由得您了。
作者:你死我活,这既是斗争的规律,也是斗争的必然结果。怕死,最好的办法是莫出手。一旦出了手,就不能怕死。应该是这个道理吧?
记者:您很风趣,并且也很幽默,令我感到愉快和放松。现在我来提第二个问题:您怎么会想到去捅“宇宙起源”这个大马蜂窝?真的就不怕马蜂蜇了您?
作者: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茵。”这句话放在我身上或许非常合适。我虽然是学物理的,但却“苦爱”文学,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自己早已经感觉出自己在物理学方面不会有什么作为,因此,在读到“大二”的时候,就尝试着创作小说,并且还搁进去了很大的精力。
记者:那您的学业怎么办?
作者:凑合着考个及格,能把毕业证拿到手,顺利分配个工作,有碗饭吃也就行了。
记者:您真这样胸无大志?
作者:理想谁会没有?可我也有我的现实,这些隐私就不说了吧,但可以告慰您的是,我将压抑着自己的“苦水”用写小说的方式吐出来以后,还真的找回了幸福。
记者:算不算是“最幸福”?
作者:命运是攥在别人的手里,幸福却是攥在自己手里,只要没有贪心,就会攥住幸福,您认为呢?
记者:和您这样交谈,使我感到非常愉快。但我们不能这样继续,因为继续下去,我恐怕会有辱自己的使命。
作者:除了客套,我并不愿多说半句废话。2003年,我才47岁,就光荣“退休”了。说到好听些,是内退。说到不好听些,是失业。这一生真的就这样被划上句号?我一直在反省自己人生的失败,借助研究古诗词,自己也“和”了许多句子,都是有感而发。2007年,我已经觉得“玩”诗词有些乏味,就尝试着用文言创作《童叟问答》。您别说,这句子用“之乎者也”那么一点缀,一修饰,还真弄出点文言的味道。至当年10月底,“当代论语”成稿。
记者:“当代论语”?赵老师,您怎么突然又不像您了?
作者:读《论语》,读《道德经》读出想法了呗,在心里给自己确定个标准,还算可以说得过去吧?然令我自己也大失所望的是,《童叟问答》放到《国学》网站上以后,看不出哪一点像“当代论语”,大煞风景!大煞风景!
记者:说实话,我已经拜读过您的《童叟问答》,应该说不是《童叟问答》大煞风景,而是您选取了最不适合时宜的语言方式。文言啊!我搞不懂,您为什么非要如此卖弄,这也有点不像您自己。
作者:我承认,在萌生用文言创作《童叟问答》的想法时,确实有那么点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意思。可当我沉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向老子的意识“极力”接近时,我意会出了文言的特殊功能——用文言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潜意识——那种自己好像感觉出了什么,却又言语不出来的认识感觉。而它又可以将自己的这种认识感觉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最完整、最全面的传递给别人,引发别人的延续思维。譬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实质上,这就是老子遗留给我们的“宇宙起源说”。老子所处的时代是科学蒙昧时代,然老子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却已经有了他自己非常真灼的见地,虽然当时连“元素”的概念还停留在“金木水火土”之最原始的基础上,但宏观规律还是可以搭建起来的,不是这样吗?
记者:我有点蒙了,不过,我还是听出来了点什么。
作者:孤立地看宇宙,利用现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很难读懂这么多星系物质从何而来,根据星系物质普遍存在着的万有引力,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星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加速退行的“膨胀”现象。但是,如果我们设想在整个宇宙形态体的外面存在有可以对星系物质发生均衡的外引力作用的引力场源,解释起来星系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加速退行的“膨胀”现象不就再简单不过了吗?
记者:其实,我也质疑“大爆炸理论”,它虽然能够粗略地解释宇宙的“膨胀”现象,可那么巨大的原始能量从何而来?或者说是宇宙中本来就存在,且总能量是守恒的,有哪种自然力量能够将它们高度集中在一起,就更不用说是集中到一个“点”上了,我只觉得它更像一段神话。
作者: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得像尊重自己一样,十二分恭敬的尊重它,甚至是无比的,因为这种探索精神是无价的。科学是严肃的,然探索本身却是非常随机的,因为任何一种探索在设想阶段都只是一种尝试,就像我们刚才提出的“在整个宇宙形态体的外面存在有可以对星系物质发生均衡的外引力作用的引力场源”一样,其随便的可以说和小孩过佳佳一样天真。“大爆炸理论”面对的是在“大爆炸”发生之后,其自然能量是在哪一段过程中,对应在什么样的物理条件下,以什么方式合成了基本粒子,继而又合成了彼此独立稳定的星系,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图像。而我们刚刚提到这种新设想,首先要寻找的是在宇宙形态体外面可能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并且能在各个方向对宇宙形态体内的所有星系物质持续保持均衡的外引力作用的引力场源。
记者:在这里,改变观念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是的,要在观念上实现超越,必须得借助于“出”。
记者:借助于“出”?什么意思?
作者:咱们可以借“出家做和尚”为例子来说明。大凡出家的人,多是被世俗之事所缠困,痛苦不拔所做出的一种逃避世俗的无奈选择。大家所谓的“看破红尘”其实是看反了出家人——他们不敢再面对“世俗”,其实正表明他们没有参透“世俗”,他们逃避到“世俗”之外再补补课倒是需要的。但是,寺院里,或者说“世俗”之外的确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哲学大师”,其原因就是他们能将自己置身于世俗之外来静心、客观地看待世俗,因此而见其真谛。我们要探索宇宙的起源问题,得借助两个“出”,一是得借助想象站到宇宙之外,用我们的心眼先来完整地看全大自然;二是得跳出现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人为”圈定的那些“圈意识”,从那些利用现在物理学的基本观点解释不了的“异常现象”中去积极设定新观念。设定错了不要紧,可以重新来。但从不敢去设定,就永远没有自己的开始。
记者:“行身者,借步;行神者,借目;行念者,借出。出一高而明万全,念自通,神自明,目自定。”这段文言应该出自《童叟问答》的“卷五 辩神”一卷,对不?
作者:陈记者好记性,佩服!佩服!
记者:您是作者,我是读者,咱们谁该佩服谁啊?别搞错了。
作者:陈记者,看来这夸人也能夸出麻烦来。人们都说你们当记者的非常难对付,我今天算是领教了一番。怎么,得赔个不是?
记者:有那么严重吗?
作者:陈记者,我再考考你:“能者,标以异者,能之量也;矢以异者,能之态也。”这段文言应该出自《童叟问答》的哪一卷里?
记者想了许久:如果我没有记错,《童叟问答》的哪一卷里也没有,如果有的话,应该在您自己的修改稿里,并且一定会出现在“卷十三 释玄”一卷里。
作者惊然笑了一下:您,真神!
记者:您是不是又搞错了?
作者:嗯?……噢,有那么严重吗?
记者:从物理学的角度而言,这段文言应该算是一句“乱句”。但从改变观念的角度而言,它是不是特别重要?
作者:我记得非常清楚,这是2008年3月2日夜里9点一刻左右,也就是在我对“卷十三 释玄”第六次修改的过程中,偶然得之。从此,我和我的儿子开始联手,步上了漫长至今的探索宇宙起源的历程。
记者:您从这段“乱句”中收获到了什么?
作者:是观念。具体点说是“能态的矢向性”,但这不是最终结果。
记者:最终结果是什么?
作者:是用“能态”的观点重新来审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神秘宇宙。
记者:你们一开始是不是就觉得非常有把握?
作者:哪里会呢?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
记者:可你们毕竟已经走过来了,是从哪里入的手?
作者:“能”是什么?它有没有稳定的存在方式?如果有,应该是什么样?或者这样说,“能”以什么样的基础稳定态成为大自然的最基本存在?
记者:这应该是个“老陷阱”吧?因为我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起源新说》最终给出的结果。
作者:我给您读一段“卷十三 释玄”的修改稿,借以显示一下我们父子的想象力:“无之元者,若游离之瑞,幻形而翔。不遇而点,随遇而球、而面、而线。而点者,自叠也;而球、而面、而线者,相间也。自叠者,浑;相间者,形;形而稳者,成体而有……”
记者:其实,现在的物理学将“光”权定为没有“粒子本体”承载的“振动能态”在太空中的波动或者说传播,已经把我们的思维想象折腾的都没了谱,借您刚说过的话说:“能”是什么?它有没有稳定的存在方式?如果有,应该是什么样?或者这样说,“能”以什么样的基础稳定态成为大自然的最基本存在?“能”没有“粒子本体”,只有“形态”,您能用“无之元者,若游离之瑞,幻形而翔。”来完成您的意识涵盖,足以见其文言有别的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表达功能。棒!
作者:棒?您应该是《童叟问答》的第一个知音。
记者:您又开始夸我了。
作者:没有那么严重吧?
记者:根据现在物理学所权定的质能关系,“能”应该对应着大自然最基本或者最原始的自然存在。然“能”没有“粒子本体”,“质”却都对应着实实在在“粒子本体”,若“能”为“无”,“质”为“有”,那么,宇宙起源的方式就对应着物质体——也就是基本粒子从“无”中突然而“有”的那种神奇。现在,我来提问第三个问题:既你们认定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态”都是以“漩涡态”为基础的复合态,你们是“猜得”的?还是依据什么“有根有据”判断出来的?
作者:听真话吗?
记者:您以为“假话”能蒙得住我?
作者:大家都非常熟悉水漩涡,但真正能读懂水漩涡的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在厨房的洗菜池里,我反复观察分析过水漩涡,开始,我也为几个问题感到困惑:其一是在水漩涡中心形成的漏斗形的空气芯里,应该存在着与水漩涡形态的大小对应着的一个引力场源,否则,水漩涡态在水平方向上突然而有的“那么大”的旋转动能从何而来?我也试着改变了一下下水口的漏水量,漏水量增加,水漩涡态中心的那个漏斗形的空气芯跟着扩大,水漩涡的形态也跟着扩大,水漩涡涡旋的速度也跟着增大,显然,这不是水池里的水随地球自转的原因所致。水池里的水随地球自转所具有的“水分子群”的“初运动状态”只能决定水漩涡的涡旋方向,水漩涡态在水平方向产生的“那么大”的涡旋能量只能靠水漩涡态中心可能存在着的引力场源来提供。其二是那个漏斗形的空气芯的物质密度至少是比水要低,甚至也有可能比常态的空气的物质密度还低,这和我们现在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所对应的“引力场源”是相悖着的啊!莫非真正的“真空态”也会成为引力场源产生万有引力吗?这可太吓人了,我们理解的万有引力定律怎么会有错?!这太不可思议了!!如果真正的“真空态”也会成为引力场源而产生万有引力,那么,我们理解的“太空”所对应的就不应该是“真空态”,那是什么呢?实质上,我们所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交叉着冒出来的。其三是水分子由稳定的离散态(因出现“引力核”)到稳定的漩涡态(漏水量稳定,漩涡态也跟着稳定),如果视水分子的稳定离散态为“无”,视水分子的稳定漩涡态为“有”,那么,基本粒子由“无”到“有”会不会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神奇而来的呢?“漩涡态”会是“物质态”的基础形态吗?

上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下篇:二十、综 合 论 述)
下一篇: 宇宙起源新说(采 访 • 答辩 • 纪 实)(中)
作者:老圃 2011/2/23 10:45:06 | 回复楼主 举报 TOP

共有帖子数1篇  首页 1 尾页
标题:
内容:
图片: 如何贴图?
名字: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验证码:

(Ctrl+Enter)

Copyright © Since 2006.12.29 郭池作品 郭池 源码 | 帮助 | 联系